我曾在外贸行业工作了八年之久,朝九晚五的上班时间,单双休的固定假期。
上班时机械工作,下班时刷剧打发无聊,周六日睡到自然醒,和朋友逛街八卦,日子过得无比潇洒。
直到有一天,我辞职后,不知何去何从。突然间静下来,仔细回想,仿佛前二十几年白活一场。大好的生命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
如果按照人均年龄来推算死亡日期,每过一天,我们的生命时长就减少一天,如果算得再精细点,每过一小时,我们的生命时长就又减少一小时。
生命周期有多长?我陷入了思考,陷入了没有尽头的迷茫。
思考人生是个好习惯,可是思考不到人生的关键,又有何意义?不上班、不刷剧、不找朋友八卦、不睡懒觉……一切在那段时间戛然而止,而我也没有了前进的方向。
后来,我去做微商,做讲师,带团队,卖力赚钱,我以为我找到了事业,我以为可以富有的一发不可收拾。我在朋友圈晒鸡血,晒鸡汤,晒卖力做事的状态,晒团队的正能量,我鼓励大家积极向上,然而我自己的内心却悄无声息的一蹶不振。
一切积极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假象,其实根本没人理解我心底的焦躁不安。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低潮,我们总想鼓励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可有时候,这种积极只是一种虚无,一种空旷,就好像没有被填满的箱子一般,随时会被挤压。
什么是价值?
以抽象视角来阐释:价值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处处起作用,它指导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动,若评价某一事物某一人有价值,就是来源于并反映了抽象的理想价值。
当我们不去考虑价值,只顾奋力前进时,会陷入大面积的盲区。盲目追求理想,盲目追求优质生活,盲目追求财富,盲目为了升职而努力……盲目的做一些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情。
可是,从未想过,这些欲望背后到底是满足了我们的私心,还是给我们本身增加了价值?于我们而言,这种追求的意义是什么?
近两年,“人们总陷入舒适区”这句话被热议,大部分的书籍、课程、甚至是一些老师都在鼓励大家走出舒适区。是的,这种意见和引导并没有错误,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理解什么是“舒适区”,就开始盲目跟风。
什么是舒适区?
“舒适区”就是安逸的过着看似平如静水的生活,以习惯做行为准则用在自身之上。
跟熟悉的人打交道,做熟练的工作,按照自己的习惯方式去学习,用一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跟风也会按照自己喜欢的状态随波逐流…看似努力,看似积极,实际上,我们还是在“舒适区”里没有走出来,因为根本没有打破常规的习惯规律,去接触一些更有挑战的事情。
比起温室里的花朵,沙漠里仙人掌的环境显得十分恶劣,但是就生命力的坚韧度而言,再优美的姿态也抵不住狂风暴雨。
村上春树写过一本叫做《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源于作者对忍耐和挑战的延伸。也可从中看到一个跳出“舒适区”的真实状态,其过程并不容易,但他始终以“痛处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这句话来激发自己的能量。
他说:“我基本上承认,写小说这工作并不健康。我们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们通过写作来创造一个故事,不管喜欢与否,人性深处的某种毒素就开始浮出到表面。所有作家都要直面这种毒素,意识到当中的危险,并想办法对付它。”
村上春树写过很多作品,为了找到源源不断的灵感,他总是会为了创作让自己尝试不同的环境,从没被惯性而限制。
有多少人会主动寻找困难;有多少人会微笑接受无常;有多少人愿意打破习惯;有多少人愿意拥抱挑战。人们的思想总在变化,受挫再战显然是积极地表现,可没有方法的选择只会让一切变得徒劳。
我们不需要“纵使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却依然待它如初见”这种激励方式,我们需要的是揉碎冻结的思维,重塑新高度的格局,站在天空的视角看大地,俯身观望,清晰可见的方向尽在眼下!
给自己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也许,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你通过一种正确的努力方式就实现了这个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