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打卡文章)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武威市。或许有朋友一看见这个地方,就立马想到了“西部大开发”“河西走廊”等词语吧?
是的,我的家乡大西北是个贫穷的地方,也是一个令国家领导人牵挂和关怀的地方。比起南方来,那里确实很穷。
记得小时候,有那么几年,我们村连自来水都没有。人吃的水和牲畜喝得水是一样的,都是池塘里面储存的来源于水库山水。
水质有时候尚可,有时候不仅水底有绿油油的一片水草,水面上也飘浮着一层令人不舒服的东西。而水里面还有瘌蛤蟆在叫,有大大小小的鱼在游,还有一串串小蝌蚪愉快的玩耍。
就是那样的水,人们烧开了,加上老茯茶,照样喝得津津有味。
不过,好在后来生产队为了有水浇田地,便动员全村的人一起出资挖了两口深水井,因此人们也便喝上了甜丝丝,清凉凉的深井水。
可是,庄稼也不是每天都需要浇水啊。所以井水并不总是有。所以,聪明的人们就修了一个大大的水泥池子,专门用来蓄水。
而且,为了方便人们第一时间拉到新鲜的井水,还规定了每周抽水的一个固定时间段。
到了那天,一般人家的大水缸里基本都没有水了,就会用架子车拉上一个大大的铁水桶,去井边拉水。人们就像赶集一样,兴高采烈的。由于大铁桶的口一般并不大,人们就都是再拿一个或两个小点的水桶往里灌水。这种时候,人们就有机会观察村上各家的大人和小孩了。
往往那些跟着大人一起去拉水的,懂事乖巧的孩子就成了大家夸赞的目标。而谁是闲人,谁是忙人也一目了然。比如,妇女们总是匆匆忙忙,可能是又要顾孩子放学回家吃啥饭,又要惦记其他一些家务活,反正一般是拉了水就走,很少有逗留的。但是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就不一样,他们总是没事可干一样,很悠闲的样子,围在井边侃大山。
当然,也不是全村的人都会第一时间过来拉水。那他们就可以拉放到大水泥池子里面的水,相对比直接从水龙头接的井水,池子里的水,它的卫生条件就差那么一丁点。毕竟水泥池子又大又深,又没有盖子。日积月累难免又杂质飘到里面。但也不错了,总比池塘里的水强很多。再就是,有的人家用水量大,存的水不够用时,也会再次过来从池子里面取水。
再后来就有了自来水。家家户户都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水了 ,很方便。那是我们小时候想也没有想过的。但是,现在突然想到老家的水,才发现,家乡的变化已经非常非常大了。比如,现在的小汽车已经遍及家家户户,现在的手机已经全民普及,现在的WIFI以及覆盖乡里,而饮用水的变化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点点了。
那么,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这样奇特的吃水经历?你觉得那时候苦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