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理性做产品(3)——【校友圈】认识我的用户群体

理性做产品(3)——【校友圈】认识我的用户群体

作者: Elc_tom | 来源:发表于2020-03-04 10:52 被阅读0次

    1、我的目标用户是一群什么样的群体?

    经常混迹创业圈或招聘圈的同学会发现,校友关系作为一种弱关系,是大多数人在创业之初都会想借力或寻求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校友是一种身份标签,这种身份标签依托着对于青春时期、校园时刻的共同记忆牵扯着很多职场人的神经。尤其是对于那些远在异国他乡打拼的人,能够在合作场所、生活闲暇之际遇到同校校友,都会倍感亲切。


    未命名文件 (5).png

    “共同记忆、身份透明度、情感归属”,校友身份上携带的这三种标签属性,让人天然的就会对其产生信任感。曾经拜访的一个投资人说:东大来的创业团队,无论大小,策划书我必会亲自审阅。我知道,这源于扎在其内心深处的母校情怀和同学情谊,也许在他的低谷期,也有校友对他伸出过援助之手,哪怕是一句安慰的话,从校友嘴中说出,都会让人觉得更加亲切。
    沈南鹏找到大自己一届的上交学长季琦,从此酒店业务竖起三座高山,携程、华柱、如家,近二十年巍峨不动;没有浙大的校友关系加持,丁磊、段永平、黄铮也许就在历史的车轮中擦肩而过,如今的商业塔林中也许就少了那么一些神奇色彩和耀眼事迹。所以,校友关系可不就是那么神奇,就像一把刚锻造好、带着火炉高温的利剑,对于人际关系间存在这层“由于信任危机而形成的冰墙”,一斩而碎,可谓利器。
    所以,在2019年年初,我们就商量着要为校友做点什么。我们的初衷是将校友圈打造为专门服务于校友的工具化应用,以此推动校友资源的链接与互通,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未来的商业模式和推进方向。

    2、用户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当真正开始做产品时,第一个问题迎面而来:产品的初期研发应该围绕着哪个用户诉求进行开展?即我们产品第一版的核心功能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进行规划。面对这个问题,当时毫不犹豫的继续下去直接埋头理功能需求,现在回头看,那时候犯的第一个错误是:还没真正弄清楚核心用户是谁,就想先理清楚核心用户的关键诉求。
    在这个阶段的工作上,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陷入内卷化。起初自信的认为核心用户就是50岁以内的职场人士,和所有在校生。那些对微信生态圈较为熟悉,可以熟练操作小程序的校友们都被我们归类为未来用户。尽管我们通过调研后了解目标职场人士和学生群体对于校友关系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具体表现为:前者是以资源对接(信息资源\人脉资源\资金资源)为主,以交友为辅;后者是以交友为主,附带着进行找工作/找合作。


    双方诉求

    在那时,我们一直把精力投入到如何从这两类诉求中捕捉到共性,作为核心功能进行开发,从而吸引两者的共同注意。比如,将社交作为核心功能,通过围绕着“社交诉求”构建功能板块,吸引两者的注意;或者将“资源对接”作为核心功能,围绕着“信息发布和交互”构建功能板块。


    职场诉求先行
    学生诉求先行
    然而,无论选择哪个方案,在产品方案落地上都要对功能进行差异化的设计。这就会为我们带来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运营和开发资源无法聚焦。对于冷启动期的产品来说,那种同时服务于两类用户群体的单一核心功能,很难同时留住两类人,尤其是在配合运营资源进行初期推广时,会发现力不从心,导致运营步步维艰。(也许这句话比较抽象,举个例子来说,参照以前脉脉的【个人动态-发现模块】,之前脉脉在此模块中,为职场人士和学生群体设置了不同的内容呈现形式和规则,现在这一模块已经被优化掉了,不知是不是规划者发现其会导致流量流失。)
    所以针对团队现状,我们进行了一些解决方案上的思考。
    解决方案一:重新思考核心用户,避开聚焦

    第一种方法就是用常规的产品处理手段去拆解问题、重新定义初期核心用户,避免引入由于初期用户标签过多而导致的功能设计层面差异化。过程如下:


    思考过程

    对于第一种解决方案,最后还是回到老生长谈的问题,即明确核心用户和用户画像这部分工作上。在建立用户画像的过程中,对于校友这种模糊的群体,很难通过若干标签将他们分类。不过这倒也无妨,过小的分类颗粒度对于产品初期的工作来说无太大意义。在初期阶段,主要考虑到运营资源的受限,我们仅需牢牢把握住一个群体,那个离我们最近、我们最容易触及到的群体——在校学生。

    插个题外话,在校学生仍旧是一个笼统的群体。学生群体表面看起来年纪相仿,消费能力差异大致相似,大多数人的兴趣爱好也过度集中在几个领域,多数需求场景都发生在校园内,但是他们很难进行细分。因为他们好奇心较强,且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最重要的是,产品忠诚度低。会在招新时大量涌入某个兴趣小组,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失去兴趣;会在短期内,因为一场讲座、一幅海报迅速涌入一个空间,又会在下一周一哄而散。他们在校期间看似拥有很多爱好,实则一直处于在寻找爱好和培养爱好的过程中,所以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没有在1.0版本中从学生群体的某个兴趣点,或者以某个校园生活需求场景进行切入。

    多说一些,在2.0版本的前期摸索中我们意识到,作为学生群体,尽管他们在校期间的生活轨迹和兴趣朝向很难把握,但是他们的生涯起点和终点可以说是非常相似的。任何学生最终都要面临找工作的需求,所以内推求职成为我们在2.0中试错的一个方向。

    解决方案二:看清诉求本质,寻找共性

    在进行解决方案一的思考以后,我们放弃了将学生群体作为切入点进行产品规划。转回对之前列举的诉求当中进行反思:
    诚然,诉求有主辅之分,但这仅建立于多方诉求是并列的关系下才成立。对于资源对接和交友这两种诉求,实际不是并列的关系。上面主要提到资源对接和社交这两种诉求,资源对接的主体是人,社交的主体也是人,其实两种诉求的本质都是在寻求人脉资源。


    诉求的背后

    所以本质上看,两类群体的诉求共性无非是寻找人脉。这点思考,帮助我们确定了产品1.0版本的主要工作,即围绕着人脉对接进行核心功能的开发。而至于找到人脉资源后面发生的事,寻求资金、举办活动、还是为了交友,我们决定放在后续的版本迭代中逐渐进行试错和上线。


    1.0版本的主页,更像一款找人的工具 工具作为介质,最终引导用户通过微信进行联系,这样的考虑不全面,但是我们的最优方案,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性做产品(3)——【校友圈】认识我的用户群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xm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