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孩子学琴这件事,很多家长是既爱又恨的。
刚开始孩子是把钢琴当玩具来玩,你问他:"喜不喜欢弾钢琴啊?""喜欢。"于是开开心心买来琴,找好老师,每周一次上课还琴,其它时间在家练习,钢琴入门不难。
可是弹着弹着难度上去了,新鲜感没了,每天反复练习同一首曲子开始枯燥了,孩子会怠工贪玩,这时候考验的其实是家长了,是坚持还是放弃?"不要去逼孩子,她不喜欢不开心就不要弹了。"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还真不少,于是很多孩子弹不过五级就半途而废了(五级是第一个瓶颈)。我身边这样的案例不少,但我的孩子坚持弹到了十级。
孩子要不要学琴?
这是一个家庭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我个人认为: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让孩子系统地学习一门乐器。
·播下一颗音乐的种子。不为成名成家,只为懂音乐。人生总有寂寞低落时,当没有亲人陪伴时,音乐可以陪伴和慰藉,音乐具有极强大的疗愈功能。懂音乐还能感受乐曲传递的正能量,提升气质,还能成为交际的桥梁。
·开发左右脑。乐器多用双手弹奏,尤其使用平时不大用的左手(左撇子除外),钢琴更是练到每一根手指头,动手就在动脑。学琴的孩子都比较聪明,最多的来自家长的反馈是做作业很快,绝不会拖拖拉拉到很晚影响睡觉。
·依孩子的爱好选择乐器。一般是4岁开始学,所以0-4岁阶段家长可以多让孩子聆听各种音乐,见识接触多种乐器,细心观察捕捉到孩子可能的爱好。
·家长能否坚持。最后一点是考量家长的,陪读陪练确是一件辛苦的事,只要家长能坚持,孩子在你的鼓励陪伴下也一定能坚持。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29243/37d563bcfa6f697e.jpg)
遇到瓶颈时如何坚持?
一旦决定并开始学琴,便开启了一场至少十年的坚持之旅。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是家长的青春岁月,是孩子的年少岁月,都将在琴声中从指尖溜走。第一个瓶颈将出现在五级时,唯有坚持才不辜负当初的选择。
·学乐器培养的是坚持力。坚持力是一种好品质,终生受用。一旦选择学琴,就不要再以喜不喜欢作为再选择的理由,因为喜欢会变成不喜欢,不喜欢也会变成喜欢。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反悔,坚持下来就是品质,过了瓶颈就上了一台阶,量变叠加终有质变,质变便有了成就感,那时不又欢喜了吗?坚持让朱晓玫成了"真正的钢琴大师",谁又能保证下一个不是你家的孩子呢?
·考级可以助缘坚持。学琴绝不是为了考级,那种只练考级曲目的学法只能说是一种功利和投机,会影响孩子的人格。考级是定一个小目标,完成一个再定一个,再努力完成,好比游戏中的升级,打级的玩法让玩家停不下来,考级能激励孩子把钢琴玩下去。而每一张级位证书是对以往努力的肯定和物化,从而获得成就感,成就感往往能激励人去攀登新的高峰。
·家长的耐心陪伴是润滑剂。当遇到瓶颈和压力时,孩子难免会闹情绪,家长切不可暴力或呵斥,一定要耐心。孩子练琴时家长不可自己在旁娱乐,比如玩游戏或看电视,不要去考验一个孩子的心性,家长至少也要摆出学习的姿态,如看书看报。孩子反感特别大时,允许偶尔偷个懒。
·陪孩子一起学。如果家长有条件一起的话是最好的,孩子练琴有了伴也有了小小的竞争,他会更努力比过你。还有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只不过这次"身教"的难度不小。学琴费用不菲,一份学费若能教会两人,不就打对折了吗?何乐而不为呢!
学琴的过程不一定总是快乐,但是学琴的结果总是快乐的。我家孩子的音高感特别好,学琴时就能在钢琴上把任何声音弾出来;后来听到好听的曲子就去网上找乐谱弹,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现在每每听到很棒的流行歌曲或乐曲总会与我们分享那份音乐带给他的喜悦,音乐让我们没有代沟……
学琴让孩子爱上音乐,人生离不开音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