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他们的风吹到你的帆”,这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教育理论。
简.尼尔森在《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中讲到用“头脑风暴”解决问题时,说“有些学生会运用头脑风暴的时间来出洋相或捣乱,以寻求过度关注,如果你把他们的主意写下来,不做评论也不带情绪,你就可以消除他们的企图”。为此,她讲了两个事例。
有一天,在做头脑风暴时,有个学生建议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冲他们大声吼”,老师没有理会这个建议,也没有将其写下来。这个学生把他的建议又说了一遍,然后用越来越大的声音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建议,直到班会被扰乱。如果这位老师一开始就立刻写下这个建议,这个学生或许就不会这样做了。
在另一次头脑风暴过程中,有个学生建议把一个同学绑在他的课桌上。老师一个字也没说,就把这个建议写了下来,然后就继续写下一个同学的建议了。这个学生看上去有点儿泄气,因为他的话没有像以往那样使他得到负面关注。
鲁道夫.德雷克斯将此称为“不让他们的风吹到你的帆。”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吹起了风(做出不良行为),试图鼓起你的帆(得到你的回应)。不让他们的风吹到你的帆,意味着你不作回应。当学生们得不到通常的回应时,不良行为常常就会停止。
看到这两个事例,突然感觉很美的哲理性语言后竟是指向那些让人极烦恼的学生行为。比如我班葛羿翔。
很多时候,我订正习题或试卷时,自负的葛羿翔总认为他的答案是最好的,我如果不采用他的,他必定一遍一遍地喊,直到你把他的也写在黑板上。他智商挺高,数学成绩很好,但极其自私,在班里从来不起好作用,我不是很喜欢他。特别是你越夸他,他越觉得班里盛不开他,总觉得这个班里他是主宰。因此,我不会给他太多表现机会。可是,每当这个时候,他非把你喊烦了不可。现在想一想,我不就是净让葛羿翔的风吹到我的帆吗?
再比如陈子恒。已经多次说到他。不管他多不像话,我都不会把他赶出教室。自从上周夸他做作业以来,每天晚上他都让他妈妈拍作业给我看。而我每次也都毫不吝啬地找他优点为他点赞。也的确,为了得到我的点赞,他的作业越来越好了,例如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上,一个“黑炸弹”——写错涂抹掉的字也没有。他得到了我的关注,家庭作业写了、进步了,大概在课堂上,他也想让我如此关注他,只是他用的方法不好,他不读书不写字,做小动作或者戳别人。我不想为他浪费大家上课的宝贵时间,就装看不见。他发现我不理他,就故意弄翻凳子,故意从凳子上摔下来。一节课摔到桌下好几次,我都装作看不见。我发现,只要我不往他那里看,其他同学没一个人看他,各做各的事。没人理他,他不甘心,上午40分钟的一节课,他就像老鼠一样在他的角落里不断发出吱吱声,把他旁边闲着的一个凳子反复弄倒发出声音。他的把戏大家这几天已经见怪不怪,只要老师不在课堂上训斥他,大家都不会分注意力给他了。下午两节作文课,他的那些做法少了很多。在他这里,不论他怎样折腾,我都没有让他的风吹到我的帆,学生们也一样。我才发现对一些不好的行为,不去生气不去理会就是弱化它。
回顾教学日常,不让某些学生的风吹到我们的帆,也应该算是一种教育良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