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

作者: 袖手围观有来有去 | 来源:发表于2021-07-06 21:23 被阅读0次

    昨天(7.5)是小升初摇号公布的时间。先是一个家长早先得知我们班一个同学被川师大附一中录取的消息,这个比官方公布的摇号还早了三个小时。随后,又有两个同学被树德录取的消息。而树德也是孩子妈填选的一所学校,我们没中。

    这三个学生中,其中一个孩子做了六年的“学尾”,另外两个也名不见经传(成绩)。

    对我们来说,确实很是羡慕。但大家都大大方方地给“中奖”的家长们发去祝福,很是难得。

    当四点钟正式公布的时候,我们也中了一个似乎更大的奖。一时间,家长群刷爆了眼球,高呼“运神”。

    1

    这事要从四年级的那次调考说起,那年孩子十岁。

    孩子小学前三年都比较拔尖,四年级上学期性情有些奇怪起来,常常反锁着门。当时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可能是不愿被打扰吧,毕竟某些成长阶段也需要一点独自空间。

    那个学期测试也不太稳定,为学习的事情,家里也经常鸡飞狗跳,一度失控。直到期末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成绩也稳定下来。遗憾的是,调考成绩很不理想。我们也没有重视,毕竟是四年级嘛,五年级的调考才是最重要的。后来孩子说,那次考试确实没有重视。我倒觉得是托辞,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期末考试没有不重要的。

    后来才发现,那两个月锁门的原因:玩手机,——家里一个备用手机,之前误认为被她弄丢了。

    之后,孩子的成绩大概是这样: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名;五年级上学期第二名;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名;六年级上第二名;六年级下第四名。

    班上的孩子差别都不大,全班四十九人。老师勤勉、责任心强,教学水平也很高;如果说争成绩排名,能争第一名的至少有十五个。虽说要重视素质教育,但说不关心成绩却是不现实的,甚至虚伪的。

    悲剧发生在去年上半年,按照教育局的惯例,这学期是五年级调考。可是,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区的调考取消了,而录取学生以四年级的那次调考为准。

    这个半年实在是压抑。

    孩子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被调走,真个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记得一次,一个同伴打电话给她调到哪个学校了。当她听说同伴被录取了,她的失落令人心碎。然而,这样的故事几乎天天发生。

    孩子妈那段时间情绪暴躁到了极点,持续的时间很长,我理解这种暴躁,但我的精神也濒临崩溃:说我没有把孩子监管好,使她玩了大半学期的手机。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她带孩子外出购物,孩子顺走了她的备用手机,回家后就说手机丢了,打电话也没人接。所以,我们都认为手机丢了;再所以,孩子关着门玩了半学期手机。

    调考的分数不够,孩子妈做了不少努力。希望简历做的漂亮一点,能引起一些学校的注意,然而总是徒劳的。我认为,如果分数够,简历根本没有用;而她认为,正因为分数不够,所以要把简历做漂亮一点。那段时间她几乎神经质了,想象力能投射到祖坟的方位上。唉,祖宗是拿来祭拜的还是拿来使用的呢?我脑子也快进水了。“名字得改一改”,她说,“我跟你说,别不信。”

    2

    四年级调考失利至少痛了半年,后来也隐隐作痛,直到隔壁中学一次不公开的小升初招考。

    先说为什么会那么痛吧。我们面临两所学校的选择,说是选择其实是随机,各占一半,俗称小摇号。如果是隔壁学校,我们也都能接受;如果是另外一所,不能说孩子的学业就残废了,但至少在心理上就很令人不适。在我们这个学区的,犹如躲瘟疫一样躲着它。我觉得这都是心理上的疾病。后来我跟孩子说,以你的学习能力,即便是在这所学校,你也是有前途的。在我看来,受教育不只是在学校,所谓的名校不一定会培养出健全的人格来。

    只要孩子有正常的人格,每个阶段都符合自然规律和人的天性,就是最好的教育。我是这个观点,但做起来很难。我尽量不表现出一种矛盾心理,以免干扰孩子的正常思维,因为谁也受不了反复无常的自我否定和折腾。

    那段时间,我就给她讲人为什么有名校思维。一些人盲目追求名校,达到宗教崇拜的地步,这就是病态了;人的一生确实有一些重要阶段,不管好还是坏,这些阶段并不全是你造成的,也不是你所能扭转局面的;历史上那么多杰出人物,不都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吗?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正确的价值观,你就是读了清华北大又怎么样呢?能决定你未来就一定风调雨顺吗?我们并不要求你有多么杰出,而是健康和充满智慧。这样,人就不会沉缅于成就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在低谷中消沉而无所得。

    我鼓励她多读阅读,孩子本来也爱阅读。说起阅读,我感谢她干妈妈在她三岁时送她的一套青蛙弗洛格。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就每天晚上给她讲书。从西游记到三国,从三国到水浒,这一讲就是三年。其间她也独自阅读学校推荐的书目,而这些书目我也会看一些,大家也能做一些交流。

    后来,孩子不满足学校的推荐书目,和我一样开始阅读国内外名著。从哈利波特到双城记,从双城记到威尼斯商人。她阅读能力比我强的多,记忆力也比我好。一套明朝那些事儿我看两个月,她二十天就能看完。她的床上乱七八糟全是书。走进她卧室,眼睛都没地方放。

    这六年来,如果条件允许,我每天都接送她上下学。其实,到了五年级就可以独自上下学的,而我考虑的是每次接送时大家都能彼此交流。父女之间也能感受到这种交流的愉悦。虽然只有二三十分钟,但六年来,积累的东西也不少了。

    3

    去年下半年,隔壁学校不公开招考,孩子被录取了。面试的时候,主任对我们说:“你孩子成绩不错,有没有想过,如果进了那所学校(躲瘟疫的那所)该怎么办?”我说,“怎么没想过呢,这种事情不是以我们意志转移的呀。”他说,“你们爷俩好像,你女儿说,‘听天由命’。”我笑了笑,其实,我不赞同孩子的这个消极的回答。主任说,“你对我们学校了解吗?”我说,“之前不了解,现在才知道。”

    “就在你们家门口,你们竟然不了解,”主任有点故作疑惑。

    “只缘身在此山中吧,”我说,“再说,我们之前也没有机会进来呀。”

    “我们会给你们一个基地班的名额,”主任说。

    我亮了一下眼睛,并继续保持这种眼睛的亮度。其实是做给孩子看,也是做给主任看。顺便说一点,孩子那时想去肖家河那所学校,所以对于主任的热心,她似乎不为所动。事实上,要去肖家河简直是微乎其微,她之所以想去肖家河,并不是她自愿去,而是她妈妈所鼓励的名校效应在作祟。

    “我并不真的想去,”她对我说,“因为要她满意。”

    是啊,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不错,就应该去一所利于她的学校。谁不想呢?

    后来,每次她妈妈提到好学校和不那么“好”的学校时,孩子就说,“难道到了好学校就有未来,而去了差的学校就没有前途了吗?难道你认为不好的学校就真的不好了吗?你好像是法官。”我觉得法官这个词用的好极了,十分贴切。

    “真可笑,”孩子悄悄跟我说,“即便是被机投那边选中,我也觉得无所谓。”

    在孩子母亲心中,去机投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她把法官精神贯彻到底。

    所以,我们就被隔壁学校提前录取了。这几年,这所学校在整个区都是名列三甲,今年又有提升,重点率达到63%。在我看来,又能进基地班,这样不香吗?离家又近,孩子得有多少自由空间呀。隔壁学校的录取,承包了我们家关于择校问题上大半年的和平与安定。

    4

    我在班群里说,孩子似乎现在并不对肖家河的学校感兴趣,又远又不想住校。因为她心目中对隔壁学校已经接纳了。每次放学经过这所学校时,我们都要多望两眼。多么亲切呀。

    家长们说一定劝劝孩子,老师也专门发来语音信息来劝说,“一定要去读!”,“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孩子,不管是气质还是品德,都是一流的”……,老师那边非常激动。同事的侄儿在这所学校,她回复了我两个字:“很好”。

    家长们纷纷说,这个学校吃的很好。孩子看了家长们的留言,听说吃的好,她马上查询这所学校的伙食,查着查着,口水都笑飞出来了。我想也对,孩子还是比较消瘦,虽然体育成绩也不赖,但没有好的身体底子,不过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罢了。如果这个学校能改善她的体质,那真的是善莫大焉。

    是的,这是一个抱着钱去也未必收的学校,就是考试成绩全班第一也未必能进,即便是知名小学的拔尖者也不一定有这个幸运。

    我一直认为,孩子能在一个小学读六年书是幸运的,而各科老师能教她六年,他们更加是幸运了;最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一个认真、严格、负责的老师集体。

    有多少个班集体的家长像我们班集体的家长一样那么友好而热闹呢?

    那次调考失利后,她说,“其实,我真不想那么早离开学校,只是看到其它同学走了又有些难为情。”而留下的同学中,有五六个同学都常常是名列前茅的,这最后一年孩子也不孤独,既轻松又有所得。

    结语

    说说孩子中奖时的情形吧。昨天四点钟时,孩子妈把中奖的截图发给我,见我没有回复又打来电话。我说,“嗯,我知道了。”

    就在刚刚,孩子问我,“我去了那个学校会交到朋友吗?”

    “这个不好说,”我说道:“我们一会好好谈谈这个问题,”接着我又说,“只要不孤僻,就能交到朋友。”

    这是我昨晚凌晨两点才入眠的原因,“孩子能交到朋友吗?”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由此,这个问题会延伸很多。在小学,大家的境况都差不多。谁也没有绝对的优越感,也没有绝对的自卑感;学习成绩好的不骄傲,成绩差的不自卑。老师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大家都习惯了这种平等与自尊,到了肖家河又会怎么样呢?

    我想到“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我不想有卢梭那种伟大的遭遇,而卢梭的精神又是多么的强大呀。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只有平凡才最有意思,但又怎么才能做到平凡呢?

    孩子虽然喜欢辩论,老师也曾说过“太有主见了”,在我看来,还是碎片化的。需要认识、思考、逻辑,并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

    我看过的书不算少,有时也能码几个字,凑成一篇文。可我认为自己思想很不成熟,更谈不上体系。对于孩子这个、我也同时在思考的问题,也许我只能说,可能是多阅读吧。只有阅读,你才不会感到孤独。而交朋友,只需要做到若即若离,走得不太近,离的不太远。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学到平衡的技术,这种技术就是自信的基础,而要做到这些自信是需要努力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升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cn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