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E时代,你关心什么事情,你在意什么事情,只要你动动手指,四面八方的信息就会汹涌而来。关于老师和学生冲突甚至打斗的新闻从来都不是鲜有其事,殴斗甚至群殴也屡屡充斥各个媒体。这个时候,偶尔看见,内心总会泛起涟漪,或伤感、或平衡、或困惑,五味杂陈。今天早晨读到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学生群殴老师,我们的教育对此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不禁又勾起了我隐藏心底的痛点和那不堪回首的记忆。
我也曾是一名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我,曾经风华正茂,曾经踌躇满怀,曾经立志扎根农村学校,奉献自己的学识才智,然而,一场师生间的冲突,也可以说是殴打,改变了我的人身轨迹。
四年教学生涯,四年班主任时光,总体上说,作为一个男老师,严谨、严肃、刻板但不失激情、热情,还是很受学生喜欢的。因为学校缺英语教师,刚刚毕业的我并没有从事语文教学,而是被学校安排教授英语,这一干就是三年,一教就是两个班级,一接触就是100多名学生。我是认真的,纵然非专业,我力求教好每堂课;我是严厉的,无论是本班学生还是科任班级,课堂纪律是我首要的要求。为此,呵斥、说教、体罚、约谈等等也是我一天工作的常态,累并充实着。虽然教着费力不讨好的英语课程,但没有影响我和学生的相处,自己的班级自然和谐有活力,科任班级也是按部就班,转眼到了毕业那一年,不幸还是发生了。
那一天,我是在三年四班上课,我的科任班级。三年了,大家都很熟悉了,大家也知道我的脾气,纵然到了第三年,虽然这个班级成为了所谓的慢班,我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课堂上一个最后一排一个身高1米九,高我一头还多的大个子男生始终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的讲课被迫停了下来。“李群同学,你来一下”,他站起了,摇摇晃晃,慢慢悠悠走了过来,他很高,但是却很瘦。虽然,他也经常干扰课堂纪律,但也一直不出大格,说之改正也就过去了。这次不同,也不知道他受到了什么干扰和影响,来到讲桌前,态度一反常态的强硬,从眼神和肢体动作告诉我,我不能在课堂上再说什么了——,我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余下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下课了。我把他叫了出来,在班级外面的操场上,我们停了下来,继续说起课堂上的事情,我面对着他,他虽然很高,但作为师者,我也有自己的威严。但我的说教无非就是老生常谈的课堂纪律,时隔24年,我不记得我说了什么,但我记得至少没有什么关乎人格的侮辱和谩骂。但我深深地记得,接下来的那一掌,重重的打下来,打在头上,他很高,虽然瘦,但在学校体育队长期训练的他,是那样的孔武有力,一巴掌彻底打晕了我。十几秒的反应时间,我也被彻底激怒了,我扑了上去,抓住他的衣服,然而很快的被挣开了去,又是一拳打过来,重重的打在身上。我感觉气体充斥我的全身,我竟然没有了力气。这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事情,一个平时虽然高大,但外表温和的人竟然对我动手,而且毫不留情,对着他的师长痛下重手。我还要努力冲上去,哪怕把他带进我的办公室,然而一切都是徒劳,一些学生冲了过来,拉开了我们。我带的班级就是临班,我的学生看见我挨打,胆大的围拢过来。我脱口而出,“你们给我打他”!还好,我的教育是成功的,以我的个性引导带过的班级,班风是温和向善的,所以没有人听我的话,表露的是关切和维和。回头冷静想来,这次冲突,这是我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幸亏没有形成群殴事件,这也是上天的眷顾吧。
我挣脱学生们的拉扯,冲进了办公室,见到了几个年轻的同事,大家看我这样被打,又一起和我回到了现场,想把“李群”带进办公室,然而这时候,我再一次受伤,他趁人不备,操起了一块砖头,飞了过来,击中了我的头部,血如丝线,染红了衣衫。随后,迷迷糊糊的我被带离了现场,直奔医院,消毒、包扎、回家、静养,在家呆了月余。期间,学校的书记、工会主席带着麦乳精、奶粉来家看我,问了我一些情况,也表达了学校的态度,一定会给学生处分(只是处分),同时也提出了我在期间的一个煽动行为,言外之意,大事化了,都也责任。
我默然了。
我还是回到了学校,萎靡的心情、低迷的状态,继续我的课、我的班主任和科任,还是面对那些学生,面对学生们异样的眼光,面对物是人在的班级,我忍了下来,我还有责任送他们最后一程,马上都要毕业了,我不能半途而废,我和李群再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接触,没有见过他的监护人,家长,甚至他被怎样处分,我也没有过问,也不知道。我淡然了心态,却也疏离了理想。
那大概是1994年的事情了,1996年我离开了学校,进入了政府机关,从此远离了学生,远离了教育,多年以来,我总在反思自己为何毅然决然,也是真是那场事件改变了我的职业初心。
离开了教育,源于教育之难,那个时候,人与人还是相对比较单纯,师生关系也不是那么紧张,家长、学校、师生 之间尚属和谐。但看看今天,独殴算是常态,群殴屡见不鲜,我那时候的事,那时候发生的还真的不多,看到今天的场面,我是否该安慰了呢?
非也,我只能感到悲哀。
但凡看过视频的人,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这是最让人痛惜之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师生原本有着共同的目标,但从视频可以看出,群殴老师的学生个个不计后果,甚至有人拿起凳子砸向老师。老师也有失范之处,如果收卷时态度温和些,没有情急之下的抓衣领动作,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激烈冲突。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这是最让人痛惜之处。
师生冲突貌似由卷子引起,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时师生是系恐怕也不融洽,否则就无法解释一系列怪状,比如老师与学生起争执,为何多名学生参与围殴,而不是劝架?再比如,群殴发生后,班里其他学生为何无一制止?如果老师平时有起码的权威,如果学生有起码的敬畏,懂得尊师之道,再或者,如果师生之间情谊尚存,都不至于如此对抗。进而言之,透过这起群殴事件,该校的班风、校风、学风都让人担忧。
蔡元培认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学生围殴老师,不正说明人格教育的失败吗?那些围殴老师的学生和我当年教的学生一样,正读初三,但尤甚当年,几代人过去了,却仍无规则意识,不懂得尊师,也反衬出当前的教育出了问题。
当年,颜回是这样评价老师孔子及其学问:“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孔子那样的高度,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像颜回那么好学。但是,孔子与其弟子所构筑的融洽、平等和和谐。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老师爱护学生,学生尊重老师,这是底线,即便不能相亲相爱,也不能互相为敌,否则还如何求真?
一场殴斗,可能改变的不是一个人的人生,可能会改变双方当事人,甚至整个社会的风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