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双城记》

《双城记》

作者: 九行豆角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23:39 被阅读0次

            第一次见“双城记”这三个字眼我并不陌生,现在就我接触过的《双城记》是东方卫视午间资讯节目《环球新闻站》的周六特别版,是一档站在上海人的视角,直面港台社会民生的新闻访谈节目,区别于其他的新闻节目,它每期都会让内地观众直面一位本周在港台地区最热门的新闻人物,不是单纯的做新闻,而是直面新闻中最关键的人物。而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我是从它的一句经典开头认识的: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和当今这个时代是如此相似,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权威们也坚持认为,不管它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来评价它。太过经典以至于每每读起都有一种熟悉感。

          《双城记》中双城分别指伦敦与巴黎,两座城市的联系如同英法关系的缩影。死对头、亲兄弟。文中既写了上层社会的腐朽压榨,也刻画了下层群众苦难的生活。记得比较深刻的描写是厄弗里蒙地侯爵当他驾驶狂奔的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却责怪孩子的父母没有把孩子管好,草菅人命,人性之残忍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此,我想对文中卡顿以及德日发太太人物性格刻画以及人物性格特点进行探讨。

    1.关于卡顿,卡顿是很多读者读完《双城记》之后最喜爱的一个人物,他有思想、有才华、有追求。作者狄更斯也曾说过,《双城记》中最让他“无比激奋”却又“深受感动”的人物就是西德尼·卡顿。他是那个时代活得最明白的糊涂人,他目睹了一切,却默不作声。他经历很多挫折,却依然善良。为了自己的心爱之人,甘愿顶替达尔奈上了刑场,在他坐上囚车之后,有一处细节描写令我印象深刻“当他听到街上有反对他的呼喊声时,只是平静地微微一笑,同时把头发摆动得更松散些以遮盖他的脸部。”为了露西,他心甘情愿,即便是失去自己的生命,他的牺牲是一种崇高。为了你,为了你所爱的任何人,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倘若我的生命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西德尼·卡尔顿

    2.德日发太太从出场就带有极强的复仇心态。一个织毛线的复仇的女人

            德日发太太是全文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她出生于被侮辱、被迫害的农家,对封建贵族怀有深仇大恨,她把所有的仇恨织在了毛线上。当那凄惨的父亲匍匐在那的路面上,面对此事的德日发太太却是冷眼旁观,其实我觉得她这样的做法为她之后的行为埋下了伏笔,她的复仇形象也让我想起了影版的《赵氏孤儿》,同为复仇,却通通揭示了“另一个道理”——尼采《善恶的彼岸》中说的那句话: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影版《赵氏孤儿》的结局是程勃的干爹屠岸贾和亲爹程婴都死了,在影片三分之二的地方,一直想让程勃复仇的程婴突然说:勃儿,我们就做普通的百姓吧。程婴的整个复仇计划可以说对双方而言都是伤害属性。德日发太太从最初的成熟稳重到大革命爆发后在仇恨中丧失了理智,人性于德日发太太而言已经磨灭,她坚持要把无辜的达尔奈送上断头台,并且还希望处死露西父女两人,而最后她却死在了自己的枪口上。

          善恶是对立、是转化。我们不能总是凝视深渊,要向上向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gp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