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局外人"这个词,很多人更容易想到的是不合群,谈不到一起或搞不清楚状况的某人。但在当今社会,这样一个科学技术大爆炸,信息交流无孔不入的混乱时代,个体思维逐渐被抽真空,失去真正思考能力的现实中,我们,仿佛变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社会,金钱,信息的局外人。
其实之所以这么鲜明地感受到局外人的情绪,还是因为微信朋友圈的存在让我在最开始削弱了"我" 与"他人"之间主客体的强弱关系,朋友圈距离感的削弱仿佛让我们忘记陌生,将信任转移到了公众微信号,我们把一个个陌生地"小编","大V"默认成可信的人在对话,弱化了资本主义根深蒂固的存在初衷,让我们不知不觉把虚拟世界里的正义与邪恶,美好与丑恶直接映射到本不这样的社会现实中。

先说公众号,和维基百科这类搜索引擎不同,当我们遇到问题,或者社会遇到问题,公众号经营者会为了自身效益向公众输送知识或者自身见解,之中一些经营者确实是有高于一般人的知识水平或专业能力,但就如同招揽信徒一般,通过合理运作将投机思想灌注到观者头脑中,最可怕的是,家常便饭式地转发分享从最开始只是戏谑或谈资,到最后变成习惯就真的深入到我们的世界观中了。
而朋友圈,仿佛就是我们践行所听所学的场所——我们逐渐崇拜标题党中所说的"说走就走的小姐姐小哥哥",我们不在乎他们是否对自己的生活付好了责,越来越变地好像若不敢放下一切就是懦弱,就是渺小;
我们听到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分分转发,但是别忘了,那一条条的症状若是真的让你察觉到了说明已经远了。只可惜,我们喜欢在欢笑中伤害,不懂得体贴和尊重;
我们看着大号经营者发出的现象级口号,比如"女权主义",也按照自己理解发出应和,但却没读过任何一本介绍女权主义到底为何的书,也不懂对社会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社会的投机主义,利己主义越发猖獗导致的。
社会组成的混乱,阶级待遇的不平等让我们逐渐对世界失去了信任,我们依赖所有让弱小个体感到平等和力量的载体。在现实中和在网络中的主体地位中,我们习惯性的封闭自我的真实情感,即使分享心情,我们不敢将真实感受让任何人知道。
我们逐渐依赖网络这一平等的输入和输出来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即使我们不想最终每个人都会渴望在虚拟世界中获得自己人格存在的一席之地,而这,更是一场冷漠与虚荣的竞争。
我们在现实中所受到的挫折伤害,需要用在朋友圈里的点赞和认同获取安慰,慢慢我们会颠倒是非,逐渐认同朋友圈大多数人认同的生活方式,慢慢我们不谈自己的伤痛,不去治疗,不去反思,不纠根源,只是一味地崇拜追求大多数人所赞同的与众不同,甚至把自己的不同隐藏在角落,只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看不见或者干脆是不愿响应共鸣,也许,大家都太想自己活的轻松虚荣,反倒忘了人交流的本质就有阶梯和障碍。
所以,我们其实没必要以为批判朋友圈,批判刷朋友圈的人,从自己做起。若真的有幸你的朋友圈里面有人在认真地诉说自我的感受和思考,没有任何讨巧和虚荣,不同哗众取宠地在释放着内心一处角落,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认为这只是无病呻吟鄙视地划过,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的纠结体,他愿意分享或许无人问津的思考,如果更巧你有过同样深切的个人体会,请不要担心你是否显得多管闲事,不要想你会由此被贴上什么本不属于你的标签。
慷慨地,告诉那个人,你是怎么想的,这样,你会通过给予慢慢感受到虚拟屏幕只是个媒介,用它换来的一份真实的交流比无数个虚荣心换来的赞要有意义的多。
这样,我们便慢慢接近了彼此的内心,我们会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都感到真实,你们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我们都是一个世界的人,何必让所有孤独的个体为了迎合资本价值观变成阶级定位中团结的群众,反而面对生活,面对彼此内心,我们逐渐成了擦肩而过的局外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