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仁慈;在皮鞭下长大的孩子,只会产生仇恨。
很多时候,辱骂和严厉的批评常被父母当作教育孩子,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刻骨铭心的手段,然而,辱骂性的字眼就像一支支毒箭,不应该用在孩子身上。当一个人说“这件衣服实在太难看了”,这句话对衣服毫无影响,它既不会觉得受辱,也不会觉得尴尬。但是, 当孩子被说难看、愚蠢或者笨拙时,这些话就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会有反应,厌恶、愤怒、增恨就这样产生了,甚至报复性的幻想出现了。孩子天生脆弱、敏感、观察敏锐,我们可以把孩子脆弱的心比作花瓣,把他们的感情比作清澈的水,把他们的观察力比作显微镜,花瓣稍遭踩确便会枯萎、凋谢, 清水稍被搅动就会混浊,而显微镜般的观察力使他们明察秋毫。不幸的是,有些父母不是满怀温情和爱意,而是粗暴无礼地对待孩子。可以说,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家庭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现象。
有些冲动型的父母,一见孩子做了什么淘气的事,便脱口而出: “你这个浑球”、 “数你不懂事”、 “你就不知道干好事”等。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马上火冒三丈, “笨蛋!就数你考得差!”“以后还会有什么出息!”等难听的话接踵而至, 没轻没重。仔细想想,你是否也曾用下面这些话伤害你的孩子:
“重复多少次才能记得住?你是聋了吗?要不你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慢腾腾这么墨迹,也不知道你像谁,简直不像是我生的孩子。”
“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数学题都会做错,以后再出错就揍你。”
“你是怎么回事啊?你是神经病还是蠢到了极致?”
这些令人窒息的话语用在孩子的身上,简直是一种罪过。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心理压力大,常常惺恐不安,性格容易内向。父母必须清楚,孩子的自尊、灵性和宝贵的想象力,一旦被摧毁,是很难重建的。如果父母说一个孩子做事马马虎虎, 他可能会想: “这不过是我的一次马虎行为,我其实可以做好的。”然而, 父母若不顾孩子的感受,不断重复地说孩子的坏习惯,并开始责怪辱骂他, 孩子就会相信父母的话,认为自己的确是一个马虎的人。如果他碰巧把杯于弄翻或把玻璃打碎,他便会在心里对自己大声说:“你真是个马虎蛋!”从那时起,他可能会避开需要认真的事情,因为他确信自己太马虎了,无法获得成功。
负面的话语和粗暴的打骂除了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外,孩子还有可能会模仿,用相同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因此,父母本身情绪不稳或心烦意乱时不要直接贵骂孩子,可先静一静等情绪稍微平复,再想想怎么和孩子沟通。然后,沟通态度要坚决平静。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规矩要说清楚,态度则要坚决、平静,但不是威吓,除了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外,也要尽量减少突然告知,以免孩子惊愣。另外,和孩子说话时可以俯身和孩子同一高度,四目相视,这样有助于孩子集中精神。减少语言暴力不等于就要溺爱孩子,而是在管教时少一点情绪性的字眼,多用沟通、直接处理问题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