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如何通过思维转化,带动成长?
案例一:
网上盛传一个故事,说大英图书馆建了一栋漂亮的新楼,准备整体搬迁过去。
但你知道,书多重啊,还这么多,搬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有人估算,做这件事要花350万美元,好大一笔钱。请问,如果你是馆长,怎样才能用尽量少的钱,把海量的书,搬到新馆去?
雇更便宜的人吗?发动所有员工及其家属?要求新馆建设者承担这个义务?
有位年轻人对馆长说:我来帮你搬,只要150万。年轻人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
年轻人从“搬书”的思维模式,转换为“还书”的思维模式,结果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也成为了百万富翁。
案例二:
周日清晨,纽约地铁。乘客们安静地坐着。这时上来了一位带着几个孩子的男子。孩子们一上来就四处奔跑,撒野作怪,而这个男子坐下来,就像没看见一样。大家非常不满。你也终于忍无可忍,对他说:先生,可否请你管管你的孩子们?
故事讲到这里暂停一下。问问自己:你忍无可忍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每个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熊家长?
那人抬起眼来看你,仿佛如梦初醒般地轻声说:是啊,我想我是该管管他们了。他们的母亲一小时前刚刚过世,我们刚从医院出来。我手足无措,孩子们大概也一样。
这不是故事,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的亲身经历。《七个习惯》卖了近3000万册,史蒂芬也被评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25个人之一。
史蒂芬说,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感觉吗?我瞬间怒气全消,非常自责,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啊,原来您的夫人刚刚过世?我感到很抱歉!我能为您做些什么?有时候,错的不是世界,错的,是你理解世界的思维模式。
案例三:
今天清明扫墓回到家,看到女儿吃饭时,突然听到一声清脆的撞击音。由于女儿粗心,将瓷器饭勺掉在地上打碎。这时长辈马上大声的责备孩子太粗心,不听话之类。这时让我回想到,我的童年记忆,做错事被责备的难过心情。 突然我想能不能思维转换一下。我马上来到女儿身边,蹲下来,捡起摔成两节的瓷器饭勺。笑着问女儿说"彤彤,你看看这个饭勺摔成两节了,你觉得像什么东西呀?"我女儿还在难过中,摇了摇头。我继续说"你觉得这两节饭勺,一个大一个小,像不像爸爸和孩子的样子。"这时我女儿露出了可爱笑容,觉得很有趣。我接着说"那你觉得爸爸和孩子是分开好,还是在一起好?"我女儿马上回应到。"肯定是在一起好呀!" 一场传统思维觉得,做错事就要被责备的"小事件",被思维转化瞬间化解。 之后我在思考,在我女儿未来的学业,职场,人生当中。今天这个"小事件"带给她的童年回忆会是什么?也许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也许是父亲的有趣问题,也许是另一种思考方式。不管怎样,这种思维转化的小种子已经开始种下.……
案例四:
我目前在一个专科学校读书,以前总觉得我的那些同学一个个都很肤浅,虽然平时都恭恭敬敬的,但是其实我压根就不愿意和他们交往,就连吃午饭也是自己一个人插着耳机听得到。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如梦方醒,或许他们确实不爱学习也不上进,但是或许还可以这么看:我们这些终身学习者们一路死磕自己,用刻意练习的方法一步步雕琢自己的品格,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变得更为理性,而去除掉一些相对更为原始的思维模式,所以如果也能够深入了解一下那些所谓“更肤浅”的人的思维模式,也许我对人性就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能有这样一个机会真是难得,也许真正肤浅的那个人,正是我啊!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与你不认可的世界握手言和。
案例五:
图书馆的例子,主要是定方向,方向有了,其中的细节,比如结束不还,节约人数不够,借阅周期长的问题都可以从规则上约束限制,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没有战略的人,往往害怕战略,新的战略意味着新的战术,意味着陌生,其实这是还没有学会从战略到战术的构建陌生,比如可以来一次阅读比赛,挂上几个高大上的名头,就想好声音一样,让全城参与,大家比一比,谁更爱读书,谁更能藏书,利用图书馆人脉,找几个权威人士,评几个奖,可能还能收一笔广告赞助费,关键能做的原因是这是大英图书馆,大家都是买账的!从战略到战术,先定战略,再细化战术,战术的目的是让战略得到执行,战略的目的是使得所做事情得到最优解决!
案例六:
以前听过一个案例,就是纽约的自由女神维修后,产生了很多建筑垃圾。现在要将这批垃圾清理出纽约,可是在社会上招标,却无人响应,因为面对纽约的严格环境管理,赚不到钱还会惹上诸多麻烦。 这时候有个法国人听说后,立刻去接下了这个工程。他不是去清理垃圾,而是把这些建筑垃圾制作成了各种纪念品,用自由女神像的建筑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在自由女神像下面出售,果然生意火爆。
案例七: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说很多人连一天八杯水这么简单重要的事情都没法达成,甚至还需要借助软件的帮助,还是失败告终。其实,你换个大点的杯子不就好了吗? 刹那间,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案例八:
我是一名声乐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自己开了一家声乐培训班,随着学生越来越多,管理和教学的问题也就随之加深,因为以前从来没有做过老板,更没有做过管理,弄得自己是苦不堪言,后来跟一个做企业非常成功的人士聊天,她说我的问题是弄清楚自己是要做老板还是做教师,我现在犯的错误就是用教师的思维去做老板,而同时用老板的思维在做教师,当时听了这句话我真的是犹如被雷劈了一样,如梦惊醒啊,她分析出了我所遇到的问题的根源,用A的思维指导了B的行动,用B的思维指导了A的行动。就像今天老师讲的要多去了解和学习更多的人和更多的思维模式
112.如何能够理解,公司的单独经营而不依赖是坏事呢?
案例一:
你在原来公司做销售好多年,和一个大型央企客户的采购部负责人关系特别好。有一天他说:兄弟,你干嘛不出来自己干呢?你出来的话,我的订单都给你做。你听了非常心动,毅然辞职,然后真的接下了他的订单,小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没过多久,你的这个朋友调动了,客户换了新任总经理,你的订单立刻没了。你很痛苦,到处找新客户。但是因为产品和服务没有突出优势,四处碰壁,最后只好关了你的“关系型公司”,回去打工。
而你那个大型央企客户的新任总经理,觉得把钱都被你这样的公司赚了,非常不值得。他成立了很多子公司,生产各种配件和原材料,专门供给自己的公司。甚至,他连食堂、幼儿园、医院、家属楼,甚至菜地都自己建,形成了一个“城市型公司”。但是,很快他发现,每个子公司供货的质量和价格,都不如从外面采购,成本直线上升,公司不但没有更赚钱,利润反而直线下降。董事会几经讨论,最终决定开除了这位总经理。
案例二:
这个概念让我想到了,一个人的婚姻,最终婚姻美满幸福的大概都是相互依赖型的。太依赖和太独立都不利于家庭的发展。懂得这个道理,以后找老公就知道找什么样的了。
案例三:
原来如此,我一直引以为傲的独立也是不成熟的表现!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竟然从未这么想过。 总以为自己可以就对一切,要男人做什么,结婚有啥意思,无非是多一个人,多一份麻烦。所以我交友很挑剔,找对象更是难入眼,觉得我不需要,我自己就行,做朋友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虽然真诚以待,但也从不主动示好。 独立和回避与人交往让我只关注了技术方面,在事业方面一直没有起色,周围的人说,你缺少一个能和你讨论互补的人。是的,一个人成不了大事,这我清楚,我一直以为是因为我没遇到合适的人,现在想来,我基本是个没有社交意愿的人,远离人群,本事再大,能成多大事呢? 学到此课对我就价值不菲了! 我会马上转换思维,试着多与人交往,找到可以互相依赖的合作伙伴或爱人,让自己更加成熟起来。 万分感谢。远离人群,本事再大,能成多大事呢?
案例四:
独立的底层思维是:我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好。相互依赖的底层思维是:我把我做的最好的地方做到最好,把其他都砍掉,利用其他人的服务。这不就是之前的企业边界吗?如果独立,企业绝对做不大,因为如果交易成本低于管理成本,还不利用市场资源,互相依赖,这就是亏损的啊。
案例五:
我是一名私营业主,在一个大型市场里做批发生意。一开始市场里的同行都是独立王国,自己做自己的生意,同行间都是竞争对手,互相压价,利润微薄,店面以及种类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仓库每年都要增加面积,终于有人熬不住了,把一仓库的货低价处理,走了!我觉得也是压力山大,这时候批发利润极低,我开始从竞争对手那里拿货,除去运费和进货价相差无几,然后又在市区开了另售店,零售店面积不大,没想到另售收入居然超过了大店面利润,现在我以零售为主,不太做批发了。而且从竞争对手处拿货,原本都是关系很紧张的,现在都是朋友。而且由于我退出了批发市场,大家的生意都开始好转,都活了。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互赖的重要性,打败对手很难,互相取暖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113.如何摆脱消极的情绪?
案例一:
很多时候并不是不能,而是我们觉得不能。成功的领导者,是当周围一片黑暗的时候,能让手下人看到光明。
案例二:
改变这个社会需要100年乃至更长,而改变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没错,正如弗兰克所言: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一项自由。 之前在得到订阅产品里还看到一段话: 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里有一块墓碑,上面写了这样一段话: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可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缩短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可当我到了暮年的时候,我发现我根本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国家;于是,我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可是这也是不可能的。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当初,我仅仅是从改变自己开始,也许我就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也许我就能为我的国家做一点事情;然后谁知道呢?说不定,我能改变这个世界。 与其抱怨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公,不如放下怨恨改变来自己。改变社会需要100年。改变自己现在就可以开始。
案例三:
我是做销售的,每个月都有要求业绩,其实关于自己,有没有业绩要求都不能很直接的影响我的情绪,真正影响的是周边那些开单的人,他们每开一单,我的情绪就要被影响一次,市场越火爆,我就越着急,为什么不能做到?时时自责,整个情绪都被带着走。不知不觉我的关注圈成了他们对我的影响圈,直到有一天听到润总讲了一句话“你越是着急,就只能说明越想早点结束这件事”,瞬间冷静下来。终于能正常去思考自己在哪方面欠缺,真正的原因出在哪里,因为我并不想早结束这件事,不能只知道责备而浪费了时间去思考。那一次,我走出来了,感觉很轻松,在极度的压力下释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