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在公司被贴上了万能标签,很多人都找她帮忙,她性格温和开朗,几乎从来不拒绝别人。但有一天,她被老板批评了,因为她自己的工作没有在截至日期前完成。她很委屈,但又无法摆脱这样的性格,很难say no。虽然她是个给予者,但却付出了代价。这样的事情,我们在职场又怎能没有经历过,何时拒绝,如何拒绝,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似乎作为给予者,在社会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好处。
沃顿商学院教授Adam Grant研究的正是这个问题:在社会金字塔中,到底哪类人在金字塔底端,中间和顶部?给予者(giver)?索取者(taker)?匹配者(matcher)?当你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心中是否有答案?
Adam Grant首先,当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以为是索取者(taker)占据社会的顶端,匹配者(matcher)在社会的中部,而给予者(giver)毫无疑问在金字塔的底部。尤其是在工作场合,我们认为能够往上走的人都是自私,目的性极强,踩着别人的尸体的人。这些人通常能够很快地发现机会,运用各种方式将机会据为己有。而只有付出者(giver)是付出并不求回报的,这一类人会容易被索取者(taker)占便宜。
不管是组织中,还是生活中,都不乏这三种人。当然,这三种人都能够取得成功,只是这三种人的成功有着显著的不同。Adam Grant认为当给予者(giver)获得成功后,这种成功是可以传播和扩散的;而当索取者(taker)获得成功是建立在别人损失的基础上;匹配者(matcher)更适应互利互惠的交易,但无法将这样的成功扩散。
还记得刚才的那个问题吗?社会金字塔层级中,谁在底端,谁在中间,谁在顶端?Adam在书中写道,给予者中一部分在底端,一部分在顶端,中间的是索取者和匹配者。这个答案超出你的想象吗?那到底什么样的给予者才能到达金字塔顶端呢?
Adam写这本书的目的其实是想告诉大家,不要低估给予的力量,给予者的成功对周边的影响更大,也更有价值。Adam研究了各个领域的取得巨大成功的给予者,其中包含咨询顾问,律师,医生,工程师,作家,企业家,会计,老师及体育教练等一些列不同职业人士。给予者有的取得了巨大成功,有的则沦为别人的垫脚石,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并不是一个人的才能,而是他们的策略和选择。所以,有策略的给予者必定会取得巨大成功,进而影响更多人成功,最终达到金字塔的顶端。
我们生活的特别重要的四个方面就是结交人脉(networking),团队合作(collaborating),识别人才(evaluating)和影响周围(influencing)。Adam在书中从这四个方面来呈现给予者,索取者,匹配者这三种人的不同行为模式。
1-结交人脉(Networking)
结交人脉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结交人脉,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及影响力;另一方面,当我们遇到一个极度热情的人的时候,我们会拿不准她是真的感兴趣这段关系,还是她只想从我们身上得到她想要的。
当索取者在建立他们的人脉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如何从一个固定大小的蛋糕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大化,而不考虑其他人的蛋糕大小。而给予者在结交人脉的时候,关注的是如何把蛋糕做大,从而每个人都能分到更大的一份。而匹配者虽然很容易建立人脉,但是也很容易将活跃的人脉变成休眠的人脉。
安然公司的CEO肯尼斯·莱就是典型的索取者。他同安然一起成为了企业丑闻与财会丑闻的代名词。一次,公司秘书要为公司高管预定公司的飞机时,才发现肯尼斯的家人在使用其中三架飞机。1997年到1998年间,450万美金的安然佣金都流入了肯尼斯姐姐的旅行公司。在安然破产前,肯尼斯卖掉了7000万美金的股票。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索取者也能取得巨大成功。肯尼斯有着非常重要的人脉,这些人脉在他的事业攀升过程中助力不少。他非常重视与重要人物搭建联系,然后利用这些人脉来实现他的目的。
大学期间,他深谙投其所好之道,因此深受教授喜欢。教授帮他在五角大楼谋得经济学家一职,进而他抓住机会成为尼克松政府期间的白宫首席幕僚。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进入安然,开始利用政界的关系来谋取更多的利益。他联系上了当时正在竞选总统的老布什,再后来是克林顿。但真正凸显他是索取者的在于,他如何与同级或者下属的关系。英语中称为,“kissing up, kicking down”,在中文中就是“媚上欺下”。最终,伪装成为给予者的索取者还是会暴露出来。
1998年,华尔街分析员到安然调查,肯尼斯临时让70多名员工假装成繁忙的交易员。这样的方法让安然躲过了华尔街的审查,但同时也让他的员工更加认识到他的行为。最终,安然王国走向了毁灭,肯尼斯在这其中需要负很大的责任。
索取者是竭尽全力地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claiming value),但几乎不会考虑整个组织的价值。而真正的给予者做的是增加价值(adding value)。比如书中讲到的硅谷一名叫Adam Rifkin的企业家,他乐于帮助别人。2005年,他与朋友创立了106 Miles,这是一个专门帮助IT创业者建立人脉的一个组织。现如今,这个106 Miles已经成功帮助了超过5000名创业者。 当然作为给予者,Rifkin也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Rifkin不仅仅是交易价值(trading value),更是在增加价值(adding value)。
2-团队合作(Collaborating)
关于合作,书中从各个方面呈现了三种人的不同。创造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电视剧作”《辛普森一家》的George Meyer不仅自己有创意,同时他认为团队的创意也很重要。因此他鼓励并帮助团队成员,后来他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取得了巨大成功。Spike Feresten被艾美奖提名;Bob Odenkirk成为了一名知名作家兼演员;Roz Chast成为了《纽约客》杂志的著名漫画家;Andy Borowitz成为了畅销书作家,同时在《纽约客》杂志上拥有了自己的专栏《The Borowitz Report》。
《辛普森一家》George Meyer不仅仅是天才,更像是天才创造者,正是因为他相信合作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才有了他的超级成功的团队。他是真正的给予者,给予者的显著特征是,不会认为合作是一种弱势。他们更相信合作能够带来更好的创意,激发更大的潜能,创造出更完美的作品。
而与George Meyer正好相反的是Frank Lloyd Wright。Wright曾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建筑师,他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设计,比如纽约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但是,就是这样优秀杰出的人,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事业却急转直下,没有作品问世,创意匮乏。社会心理学家就开始研究Wright。他们发现,尽管Wright在设计的作品中呈现出人文环保等关心周遭事物的理念,但Wright本人却无法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总是表现得像个索取者。
他经常不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来设计,有时甚至会把非法的设计隐藏起来,经常会克扣工匠工时费,甚至克扣自己儿子的工时费。如果儿子问他要,他就把生育养育的费用算出来责难儿子。种种原因导致没有工匠愿意与他合作,客户也开始转向别的建筑师。Wright作为典型的索取者,无法与别人合作,最终导致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同样,为了证明合作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作者又介绍了两个实验。其中一个实验是研究:是否外科医生通过练习手术就可以在任何医院都表现得很好。两年间,他们研究了43家医院,由203名手术医生完成的3万多台心脏手术。研究结果表明,外科医生无法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手术成功率。然而,在某个特定的医院的手术成功率会更高一些。因为这些医生更佳熟悉与他们合作的护士,更了解合作者的优势,弱势,习惯与风格,因此合作起来会更加顺利,从而就在手术的成功率上有所体现。
另外一个实验是研究华尔街金融分析师:金牌分析师是否到哪家公司都是金牌分析师,他们的工作表现是否是可迁移的。Boris Groysberg用了9年时间,研究了78家证券公司的超过1000名分析师。其中金牌分析师中366人换过公司,最终发现,他们的优秀工作表现并不是可迁移的,尽管他们在某一家公司是明星,但是在另外的公司却不是。当明星分析师换公司以后,他们的工作业绩普遍是下降的,而且公司会因为雇佣别家公司的明星分析师而损失2400万美金。但研究又发现,如果明星分析师带着自己的团队一起换到别的公司,明星分析师的工作业绩一点也没有下降。因此,Groysberg发现,与熟悉的团队一起工作是明星分析师即使跳槽到别的公司,但业绩也不会下降的关键因素。
因此,Adam Grant认为真正的给予者,还愿意与团队合作,激发更大的潜能,因此会产生更大的连锁反应(The Ripple Effect)。就像George Meyer不仅自己是个天才,更是创造更多天才的人,这样的成功是可以扩散的。
3-识别人才(Evaluating)
在识别人才方面,给予者从来不会等到别人的潜质出现的时候才帮助他们,给予者选择充分信任他人,并且能够看到每个人身上的潜质,并愿意花较长的时间来培养。
C.J Skender是一名北卡罗莱纳州教会计的教授。在一次CPA考试中,Skender的三名学生占据了3396名考生的前三名,尽管财会领域一直是男人的领地,但是这一年,Skender的这三名学生都是女人。在Skender的所有学生中,没有计算通过CPA考试的学生有多少,但光是夺得冠亚季军的学生就超过40个。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但最关键是Skender是如何培养学生的。
奥巴马的保镖Reggie Love曾是Skender的学生。其他老师都觉得Reggie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学习会计肯定不行。但唯独Skender鼓励他,让他对学习会计有了信心。后来成为奥巴马对保镖后,Reggie将会计课所学运用到了整理归类大量积压的邮件上面,他杰出的工作表现获得了白宫的高度认可。
Skender的传奇最能说明他作为给予者,在发现与培养人才上面。他愿意相信别人,并始终看见每个人身上的潜质。即使这个人还没有爆发潜力,他也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发现别人的优势。
另外,最能体现发现人才的领域非NBA莫属。Stu Inman是NBA非常有名的教练之一,但他却在NBA选秀史上栽过两个很大的跟头。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失误就是,他选择了另一名球员而错过了迈克尔·乔丹。虽然他几次选的球员都没有如预期发挥水平,但大部分后来十分优秀的球员都是他选出来的,经过培养最终进入了NBA荣誉殿堂。1976-1977赛季,他曾经所在的波特兰开拓者队夺得了NBA冠军。大家都认为是Inman 建造了这支梦之队,没有他的慧眼识人,也就没有夺冠的开拓者队。
非常有趣的是,他培养过的球员即使没有在NBA上大放异彩,但在别的领域却拔得头筹。60年代,他的一个球员Tommie Smith跑来找他,说自己的兴趣不在篮球,他要去练习田径了。Inman对他说,“我能理解你,我尊重你,你任何时候改变主意,我都欢迎你回来。”1968年,Smith获得了奥运会200米短跑世界冠军,同时还刷新了这项成绩的世界纪录。
即使是迈克尔·乔丹这样杰出的NBA球员,在成为球队管理者后,表现得更像是索取者,也出现了多次选秀失误,但乔丹也因为很强的自尊心而不愿承认失误,于是一直押宝在始终没有发挥潜能的球员身上。所以Adam认为,给予者不同于索取者的一点是,给予者能够承认失误,并及时止损,而索取者出于对强烈自尊心的保护,不愿承受失误,进而继续加大赌注,输的血本无归。
4-影响周围(Influencing)
Adam Grant提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理念:The power of powerless communication, 就是相对弱势的沟通方式。我们以往都是强调如何用强大的气场去沟通,实际上看完这张,我发现powerless的沟通方式有时更管用。罗斯福总统曾说过,“言语温和,而手持大棒(Speak softly, but carry a big stick)”这正是对powerless的沟通方式最经典的阐明。
索取者在沟通上更倾向于用强势的,占据主导地位的方式。索取者一般喜欢用powerful communication, 说话坚定有力,主张权威,积极表现自己的成就,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当别人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就会努力去压制别人,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模式。
Adam Grant 26岁的时候需要完成组织心理学的博士论文,研究的课题是军队如何激励士兵。那时候,军队希望能够从传统的上传下达模式转变为合作的模式。作者被分配到美国空军去做研究,他需要给23名空军上校讲一堂4小时的课。这23名空军上校可不简单,每个人的平均飞行时间超过3500小时和战斗时间超过300小时,他们都是开F-16战斗机的硬汉。相比之下,Adam倒像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分分钟被鄙视。
面对比他年龄大两倍的军官,Adam用了比较强势的方式介绍自己的资历背景,希望能够引起军官们的注意,但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些空军上校的反馈是,“知识丰富,但缺乏实战经验”,“并不了解听众”,“太过学术,我什么也没学到”。
Adam反思过后,决定重新来一次培训。这次,他开场就先自嘲了一番,也不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样的互动让军官们反而觉得有趣,拉近了距离,以更加平等的身份在交流。之后他又收到了上校们的反馈,“讲了很多个人经历,精力充沛的,思路清晰”,“知识丰富,且能照顾观众感受及兴趣”,“尽管他很年轻,但课程却很有趣”。
这一次培训的成功也让Adam充分认识到,在某些场合,弱势的沟通方式更加有效。他将这种模式成功地运用到之后对军队的培训之中,且都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给予者不惧表现自己的弱点,反倒是这样的放低姿态,更能与别人产生深的连接,获得更强大的力量。就像Adam在面对久经沙场的空军上校一样,他放低姿态,以一种看似弱势的沟通,实则产生更强大的影响。相反,索取者会很担心暴露自己的弱点,暴露弱点会导致他们丧失威信,所以,他们会在各种场合坚持用强势的沟通,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通过这么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Adam不光分析了给予者的成功为什么不同,同时也指出了如何避免给予的同时将自己燃烧殆尽。有策略的给予者最终会走向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学会say no,否则无节制的给予最终会拖垮自己。因此,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在生活工作场合中运用策略,付出的同时,还能影响更多人付出,最终产生连锁反应,所以运用策略之后,给予不是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而是一个双赢,甚至是多赢的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