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曾国藩
做事情需要动力,动力越大,成就越大。曾国藩语录里有一句话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也就是说,天下的事情,从事者无所求而成功者极少,因为从事者本人贪心和想得到利益,而使事情成功的居其中一半,因为受刺激受逼迫而使事情成功的居其中一半。
大抵说来,无论对于做事,还是对于生活,“贪利激逼”都是强大的动力和不竭的源泉。
1、 选择知足常乐,还是贪得无厌?
科学证明,人的大脑中枢神经敏感度是来自人的贪念。当一个人处于满足状态时他的脑神经敏感度几乎处于半静止状态。但一个贪心的人他的脑神经是非常活跃且敏感的。他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他不断的在思考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意愿,满足自己贪得无厌的心理。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因为人的贪念。
人如果不贪心,安于贫穷,乐在现状,淡漠一切。那么就没有今天的高楼大厦可住,没有漂亮优质的衣物可穿,没有平坦宽广的马路可走,没有翱翔晴空的飞机,没有航行大海的轮船,没有飞驰急速的轿车,没有美味可口的佳肴,没有文字,更没有电脑……这些发明其实就是源于人们对现状的不满足。
而如果人类对生活仅仅只是知足常乐,那么现在住的应是简陋的茅草屋,吃的小米糊,穿的是破烂不堪的衣衫……对那些喜欢“知足常乐”的人,没有钱买更好的物品,没有钱让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不急不燥,为什么?因为他思想上的懒惰。人若是这样还能快乐起来,我就很怀疑了。
再说说我对“知足常乐”四字的看法。在我看来,知足常乐是得到的了一些东西,才有知足的资本,达到了一些成就,才有知足的资本。所有的“知足”应该建立在通过自己的追求,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才算是知足常乐。若是没有得到,不曾拥有,又谈何知足呢?还有一种知足常乐就是,真正为理想而努力,过得生活是高级而绕有趣味的,这样的生活本身就充满乐子,自然也就知足常乐。
所以,生活的追求,贪婪反而是是个好东西,它意味着进取、思考和进步。在成功学用的是另外一种形式阐述,就是把自己所想要的视觉化,并且反复想象画面,其实这种反复刺激潜意识的想象,就是让潜意识变得更加贪婪而已。
2、人生需要刺激 必要的时候就该逼自己一把
贪婪和利益是自我对生活的追求。而人生也需要外在的刺激。白沙在涅,不染自黑,人始终是环境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人需要刺激,才能逼出不可思议的自己,见贤思齐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主张“成事需要贪利激逼”的曾国藩自己就对幕僚赵烈文坦言,他当年大办湘军就是被湖南文武官场的刺激逼出来的,别人都说他不行,他就偏要做出个样子来让大家看看。
人除了要被刺激,寻找可以刺激自己的环境之外,必要的时候,就该逼自己一把。
对于生活,对于人生,要么浑浑噩噩的知足常乐。要么忍耐,要么对自己狠一点!而通常,强硬的处理方式结果才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