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对方的性格,接纳、允许、适应
12月8日,在孙总的带领下,我方再次走访GC,要求企业提供研发和智能仓储的相关资料。在现场,企业联系人说话也是毫不客气,不管是对我方这样,和对方领导说话也不客气。X总跟我们讲研发和技术,联系人说:你别给他们讲了,你讲了他们也写不出来,你之后跟我讲,我到时候发给他们。
然后我也慢慢地释怀,这是对方的性格使然,并不是针对我,她对其他人的态度也很冷漠。通过几次不愉快的冲突,我也慢慢习惯了对方冷漠的语气。所以就这样一点点的接纳对方的处事方式、允许对方说出不顺耳的话,然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调整自己的状态去适应对方。当然有几次,对方也因为自己没看清或者自己的问题而道歉,这让我多少有点缓解。
二、换位思考,采用多重思维模式
在集中交流的那一周时间里,我的情绪很不稳定,我总是不断地向主管吐槽。周六的那一天,我坐在电脑前回顾近期的状态,我突然感觉到自己像个怨妇一样,竟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爱抱怨的人,这种不好的感知让我开始思考。
我翻了一下聊天记录,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话虽不好听,但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
然后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采用分身术,跳出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因为我不能被对方牵着走啊。当我以这样的心态去跟对方沟通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我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我能够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感知到自己的情绪,然后问自己:为什么感到难过?对方为什么会这样说?她的逻辑是什么?然后采用发散性思维,让自己成为一个问题的解决者。
三、借助权威人士的力量,说服对方
12月20日,我催企业早点提交,然后给区政府领导审核。在仔细检查上传的附件资料时,发现忘记上传环评申报表了。因为今年的环评审批意见里没有体现投资数据,所以环评申报表也让上传一下。于是,我让区领导点击退回。
正好借此机会,我跟联系人说:区领导审核了,需要补充上传环评申报表,职工人数以及基本信息都填完整,不要空着之类的。
虽然对方还是觉得不是必填项,从而不愿意填,然后又因为自己没有直接给出本科学历和研发人员数据而生气。但是,对数据一项谨慎的企业,我也不好直接就告知填多少吧,只能对方填完后,我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喽。但不管怎么样,该填的对方还是都补充完整了。这个项目终于算是告一段落,我也尽力完成了最后的答卷。从材料方面来说,我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至于是否推荐已经不再自己的掌控范围了。
四、成长与收获
总之,这个项目做的艰难曲折,沟通不畅,过程中让我产生了一种深深地挫败感,但事后认真反思,却也是满满的收获。
在跟联系人沟通的过程中,我的智商、情商一直处于被碾压的状态,那我就放低姿态,把对方当专家,毕竟人家经常申报项目,估计也有别的第三方提供服务。我方作为一个新的接盘侠,对方不愿意接受也算正常。
我想经历过这样一次磨炼,以后遇上类似的客户,就可以从容面对,淡然处之。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工作做好,至于中间过程的曲折那就慢慢调整并适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