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哪学编辑部出品
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天津塘沽港口放生化学品集装箱爆炸事故,截至8月13日中午12时,此次事故已造成4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消防官兵;住院治疗520人,其中重症伤员66人。
据意外伤害监测网络显示,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受伤害原因。2000~2005年,我国0~14儿童因意外伤害所致的平均伤亡率为20.1/10万人,平均每年近20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中国0~14岁儿童意外伤害的伤亡率是美国的2.5倍,韩国的1.5倍。
安全是永不落俗的话题,儿童安全一样不能忽视。前有新闻报道妈妈抱孩不慎致坠落,后有父母遗忘小孩在车内致窒息,不间断的交通事故、电梯事故更是让让家长们提心吊胆。家有一小,如有一宝,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恨不得一分一秒都不离开自己的视线。今天上哪学编辑部就来系统的说一说儿童意外伤害和安全教育。
部分数据来源
儿童意外伤害报告
意外伤害监测网络
上海市卫生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 总体数据
百度键入关键词“儿童 意外伤害” 搜索相关结果129万条
键入关键词“儿童 意外安全事件 2015”,搜索相关结果高达3000万条
二. 百度同期媒体指数
过去30天关键词整体搜索指数分析:
可以看出:
过去一个月,搜索上海地区内儿童安全和安全事件整体指数均在60%左右
儿童安全整体搜索同比上升83%
过去30天新闻头条百度指数
可以看出:
上海区域内最近30天安全事故成为新闻头条的峰值集中出现在7月26日至8月1日,即每日突破120条
8月2日至8月9日是儿童安全媒体报道集中时段,平均每天在60条以上
总体来看,过去一个月(暑期)是儿童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无事故不新闻
三. 具体数据分析意外伤害和安全事故
意外伤害儿童年龄变化趋势图
从该表中可以看出:
意外伤害指数最高的1-4岁这个年龄段,受伤害数量最高的3-4岁
2-8岁均为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年龄段
各年龄段排名前3位的意外伤害事故及伤害数
上表可以清晰看出:
0—3岁儿童主要在家中或家附近活动,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溺水和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
4-9岁的儿童在学校或其他家庭以外场所的活动增多,意外伤害主要集中在溺水和交通事故;
另据上海市卫生局统计显示:
上海每年约有25万14岁以下的儿童发生各种意外伤害,有近30%的事故发生在假期
儿童意外伤害最常发生的地点是家中,发生率为44.5%
约60%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可以通过合适的预防措施来避免
10%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可以通过更好的照顾而避免
总结来说,孩子的安全警示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不管什么时候,家长都有必要掌握一些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知识和方法。
四. 11种日常儿童意外伤害和处理方法
▲ 溺水
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夏季又是孩子接触水面的高峰期。
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溺水可能时,应让孩子迅速离开水面,轻轻拍打孩子背部使气道液体排出,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由水中救出后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越短越好。
▲ 烧烫伤
用固定桌垫代替桌布,防止宝宝拉桌布角时,被桌上的东西砸伤或烫伤
不要把暖壶、茶壶这样的东西放在桌子边沿附近
使用浴缸时,先调好水温,再让宝宝进去
一旦发生伤害,要第一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
凉水冲洗:一旦发生烧烫伤,应迅速让孩子脱离火源或热源,并立即用自来水冲洗患处15到20分钟,以达到降温、减轻余热损伤、减轻胀痛、防止起泡等效果,再用棉签蘸着淡盐水轻轻涂抹灼伤处如果伤口起小水泡,不要自行弄破,以免感染伤口。
偏方慎用:许多人在烧烫伤后会采用在伤口处涂抹食醋、牙膏等“土方”,这些“土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仅达不到治疗烧烫伤的目的,而且涂上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后,反而会让伤口模糊不清,对伤口清理和愈合不利。
及时送医:运送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伤口感染,可以用干净的床单、衣服等简单包扎,并避免受压。
▲ 跌落与骨折
家里窗户边不能安放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和沙发等家具
窗户上要安装一定高度的栏杆
阳台的栏杆要足够高,宽度要不易孩子钻出
一旦发现有骨折迹象,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抢救休克:首先检查孩子全身情况,如处于休克状态,应注意保温,尽量减少搬动。
外伤出血:伤口用无菌敷料、清洁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用力加以包扎,以增大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以减少再污染。
妥善固定:急救时不必着急脱去患肢的衣裤和鞋袜,以免过多地搬动患肢,固定可用特制的夹板,或就地取材用木板、木棍、树枝等,若无任何可利用的材料,上肢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胸部,下肢骨折可将患肢与对侧健肢捆绑固定。固定完成后要注意观察,如出现指、趾苍白、青紫,肢体发凉、疼痛或麻木,表明血循环不良。应立即检查是否是包扎过紧,需放松缚带或重新固定。
迅速转运:病人经初步处理,妥善固定后,应尽快地转运至就近医院治疗。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减轻病人的疼痛。
▲ 交通意外
在步行交通意外中,危险人群为5~9岁儿童,多为横川马路;
驾车族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把宝宝固定在专门的儿童坐椅上,不要抱着宝宝坐在副驾驶位置,更不要把宝宝单独留在车里。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宝宝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如“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等游戏,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蓝猫之平安出行》《蓝猫消防大本营》、《蓝猫淘气三千问》 动画片,让孩子在游戏中初步建立交通规则意识。年龄稍大一些后,家长可以在马路上引导孩子学会简单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判断这些行为的对与错。
▲毒虫螫(咬)伤
毒虫螫(咬)伤以面部、四肢暴露部位为主,被螫(咬)后由于虫的毒素侵入,引起局部组织红肿明显,疼痛剧烈;严重者可并发广泛的荨麻疹或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可惊厥、休克;被螫(咬)处接近颈、喉部时可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
局部处理:用肥皂水清洗
昆虫:用氨水、清凉油冷敷
蜈蚣:用雄黄、明矾外敷,普鲁卡因局封
蜜蜂、蝎子:先拔除毒刺,用氨水、苏打水洗涤伤口
▲创伤
表皮擦伤、挫伤、切割伤、刺伤、裂伤这类简单性创伤,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可根据检查伤口大小、深度、污染、异物,及时用冷开水或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避免感染,或者用双氧水、碘伏消毒,用创可贴、胶布包扎。闭合性创伤早期要冷敷,减轻出血和水肿,72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若伤口深、大、出血较多、创面不齐或头、面、手部有切割伤,应马上将患儿送医院进行清创缝合处理。创面小而深,易有污物带入,清创后同时使用抗生素及破伤风类疫苗。
复杂性创伤要及时送医院。在送医院过程中,注意安全,减少肢体移动,创面要包裹,止血防止污染。
▲ 窒息
高危人群为0~4岁儿童
异物的种类繁多,比如花生米、瓜子、果冻如塑料插板、玩具零件、纽扣、笔帽甚至铁钉、图钉等
也有因被子盖住婴儿面部造成窒息死亡的
在家中,垃圾袋应放在隐蔽的地方,塑料袋更要收拾好,以免宝宝捡到玩耍,蒙在脸上引起窒息
时常用吸尘器对全屋进行“地毯式搜索”,把那些小的、不易被发现的小东西清理掉,如硬币、别针、珠子、纽扣等
一旦出现意外窒息,正确做法是让宝宝头低脚高位趴着,用力拍打背部,将异物咳出,同时立即送医院急救
▲食物中毒
这里特指孩子误吞、误食含毒食物而引起的中毒。一般处理方法包括:催吐、导泻、补液、纠酸、透析、血浆置换、抗休克、控制感染。
▲暴力侵害
新闻中常有孩子遭到同龄人欺负,遭社会“小混混”恐吓、勒索等现象,家长应避免孩子单独出门,让孩子尽量少去窄巷子、游戏机室、网吧这些人流复杂的地方。
孩子最容易在放学的路上遭遇坏人,如果父母有事不能接孩子放学,在无法接孩子的情况下家长最好提前通知老师,请老师留意或帮忙,或者托可信赖的人帮忙,或者叮嘱孩子与顺路的同学结伴而行。
▲诱拐
我们日常总是告诫孩子“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不与陌生人说话”,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是否能够了解谁才是“陌生人”。
有时候妈妈带着宝宝出门,常常会鼓励他们叫叔叔阿姨好。这些叔叔阿姨对孩子来说也是个陌生人,但是家长却让孩子像他们示好,这样的行为就会让孩子很困惑。而且当孩子走失或者迷路的时候,我们也经常鼓励孩子去寻求身边大人的帮助,这样也是鼓励孩子“和陌生人交谈”。
家长不应只是单纯地告诫孩子避免和陌生人接触,而是尽可能让孩子学会分辨陌生人和坏人。
常见的5类拐骗坏人分别是:向孩子求助的大人、给孩子看宠物照片的大人、叫孩子名字的陌生人、告诉你孩子家里有紧急情况的大人、想给孩子拍照的大人。
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当有这5类“居心叵测”的大人向你接近,就立刻跑开,不要听他们说话,更不要跟着他们走。
▲意外丢失
“刚才还牵着孩子的手走得好好的,孩子松手去看橱窗的娃娃,一转眼就不见了”,经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说,在公共场所活动,家长要提高警觉意识,尽量要牵好孩子的手,让孩子时刻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家长可以在每次出门前,就先跟孩子“约法三章”,可以预演下万走丢了怎么办,让孩子能够有一个心理准备。家长尽可能地让孩子背熟爸爸或者妈妈的姓名和手机号码,告诉孩子万一走丢了,就可以求助警察叔叔或者商场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来接自己。
如果是在商场中走丢的,就向附近的保安或者工作人员求助,请他们用广播寻找父母。
一部分家长对小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太重视,认为家长每天都能陪伴孩子左右,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也有一些家长会重视但却不知道从何教起,很多时候将这方面的教育依托于老师和学校的课程。希望我们今天总结的这些内容可以给家长们一些帮助。
祈福天津
默哀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赶紧分享吧。
上哪学(ID:shangnaxue)为有入园、幼升小、小升初升学择校需求的家长,提供学校匹配、政策解读和切实可行的升学建议。让每个孩子不仅能有学上,更能上好学!
亲,了解更多择校升学攻略、领取校内课外等教育资源,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上哪学”(shangnaxue)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