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起古巷嫲,有一件事我不喜欢提起,但我想分享给大家,这篇也算是《外婆、外嫲与古巷嫲》的句号吧。
就如之前所说,谈不上一年一次的会面,可是我记忆中深刻的是,我之前曾一个人去看望她老人家,当时去了××(也许是后堀)买绿豆饼。是的,在我看来这是很小的事,可是某一次当老妈(姨)提及那种不熟悉的亲昵时,这件小事就成了我不愿再谈及的回忆。
我一直能理解她老人家的高兴,也许能成为她不多关于我的美好记忆。但这种自己不习惯的爱的表达,被挂在口头上的时候,我很恐惧。这种恐惧感,比疏远感更令我胆却。也许自此以后,我或多或少地避免着陷入同一个“困境”。
这件事,相对古巷嫲来说,也算是她平凡生活的不平凡事;在我的眼中,它是件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回应我所做的小事是那么大的喜悦时,这种不适应感、陌生感让我惊慌失措,也算是自己的某种形式上的缺陷吧。
(2)
之前说到爱,是平凡的,是见诸于生活小处的。不过,我觉得有时自己也有些害怕这种细节上的爱。潮汕话里,“妖怪”本来应该是真挚的相对面,但不知为何,自己却会把一些见于小处的情感也归到一起,甚至有些恐惧,进而不敢表达日常小事的情感。
所以我们的生活从来没有甜言蜜语,只有苦口良药;没有卿卿我我,只有落落大方。我们避免着自己踏入“妖怪”的圈套,也束缚着自己表达日常生活的爱意。到头来,我们回到了原点,明知道要摆脱,却深陷其中的怪圈。
于是,当我看到两个小辈的,仿佛有一种轮回,我们关于父母,关于日常生活,太过于严肃,缺少了一份亲近,这份害怕成为别人眼中的“妖怪”的亲近。就是这样,我们在害怕“妖怪”的时候,渐渐地失去了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爱意的能力。
(3)
写到这里,又再次把我前面的想法联系起来。当我看到哥嫂摆出威严的模样,思瀚呆若木鸡;抑或姐上次提及生活中对思琦的笑容时的情景潸然泪下,我不禁害怕他们两个会重复我们的脚步。
兴许父子之间多一分朋友的情感,母女之间多一点闺蜜的感觉,这算是我目前的最好的见解。爱人爱己,能在日常生活中表达自己的爱意的同时,我想也能从日常生活感受到别人的爱意。
就这样画上不算完满的句号,希望能从生活的经历,反思自己。最后,这仅仅是记录,是见解,是希冀,是对自己的遗憾的补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