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研究,就知道我们的记忆是有多不靠谱!
研究者华盛顿大学伊丽莎白.罗夫特斯。她发现,当人们回忆一件事情时,并不是准确地再现它;相反,是一种对实际事件的重构。她的研究证明了:
「重构式记忆是你用新信息和现存信息去填补你回忆某种经历时所出现的遗漏的结果。」我们的记忆并不稳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们会调整和改变。
比如:回忆起5年前的某次度假,我们所讲述的与另一位在场的人可能迥然不同。
罗夫特斯的研究不仅影响了记忆理论,更重要的是对司法领域的影响。当目击证人到场作证时,他所表达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发生,提问者的措辞也会影响目击者在回忆事件时增加或减少相关因素。
实验1:
请150名学生被试观看短片,关于一辆汽车引发的5辆汽车的追尾事件。
而后请他们回答10个问题。其中一半被试问卷中第一个问题是:轿车A闯过停车路标时速有多快?
另一半被试的第一个问题是:轿车A右转时的速度有多快?
其他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两组相同)是与研究有关的问题:轿车A前面是否有停车路标?
在第一个问题中提到“停车路标”的一组,有53%的人说他们看到轿车A前有停车路标。
而在“右转弯”组,只有35%的人称他们看到了停车路标。
实验2,关于延迟记忆测试的研究:
给40名被试播放一段3分钟电影片段,讲的是一个班级被8名示威者分裂为几部分的故事。
看完电影要求他们回答20道与电影片段相关的问题。其中一半被试与另一半被试回答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不一样的,其他问题完全相同。不一样的问题:
一组的为:“进入教室的4名示威的带头者是男性吗?”
另一组的为:“进入教室的12名示威的带头者是男性吗?”
一星期之后,再次请两组被试回答20道新问题,同时各有一道与研究结果相关的问题:你看见几名示威者走进了教室?
结果发现:
1.在第一次的答题中有“12名被示威者”的一组中,被试平均报告的人数为8.85。
2.在第一次答题中有“4名示威者”的那组被试平均报告的人数为6.4。
实验表明:「问题的措辞改变了被试对目击事件基本特征的记忆」,提问者引用的相关因素,容易让回答者产生记忆。
实验3:验证“提问中的错误假定是否会使目击者在重建记忆时,把未曾出现在事件中的物体包括进来?”
给150名大学生观看一段与一辆白色赛车有关的交通事故的短片,录像的内容围绕这一事故展开。而后要求他们回答有关的10个问题,
一半被试的问卷中包含的一个问题是:白色赛车在乡间道路上行驶,经过谷仓时速度有多快?
另一半被试包含的问题是:白色赛车在乡间道路上行驶时,速度有多快?
同样的一星期后返回再回答10道新问题,其中一个用来验证假设的问题是:你是否看见了一个谷仓?
结果发现:
1.在前一轮中提到谷仓的那组,有13人回答:是。
2.没有提到谷仓的那组,只有2人回答:是。
这项实验验证了:「提问者的错误假定会使目击者在重建记忆时,把未曾出现在事件中的物体包括进来」
罗夫特斯主张:一种有关记忆和回忆的准确理论必须包括重构过程。当新的信息被整合到人对某一事件的最初记忆中去的时候,这种重构过程就会发生。
回答问题时对事件的回忆提问过程中的错误假定前提常有发生,而且并非有意。常见的提问如:“那人的枪是什么样的?”或“逃逸的汽车停在哪儿?”,无论枪或逃逸的汽车是否真实存在,这样的提问都会提高回答者记住它们的几率。
这项研究被心理治疗和司法领域广泛应用。
202203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