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心理
王延平 || 记忆是重构出来的

王延平 || 记忆是重构出来的

作者: 当下宁静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21:30 被阅读65次

记忆是不准确的,当我们回忆一件事时,并不是准确地再现它,相反,回忆是对实际发生事件的一种重构。

沐浴新阳光,学习爱的艺术

有些人会认为我们的记忆系统如同计算机机的存储器,能够存储大量信息;有些人认为我们的记忆像是录像机,能够准确地再现我们经历过的一切。

究竟什么是记忆呢?我们的记忆是准确无误的吗?

认知心理学家将记忆(memory)看作是一个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的系统。与计算机记忆不同的是,我们的认知记忆系统会从感觉中选择性地提取信息并将其转变为有意义的模式进行存储,以备日后需要时使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166页)

可见,记忆不同于计算机的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的全面和准确,而只是选择性地进行编码与存储。

实验结果清晰地表明,将记忆比作录像机是错误的。我们的记忆并不会准确或客观地呈现事件本身,而是会呈现出我们对于事件独一无二的认知。

事实上,我们会重构记忆。我们重构事件(想法、情绪或图像)时会利用记忆片断来填补记忆的空白,就好像我们记得它一样,而不是事件本身的实际情况。大多数时候,记忆重构都会进行得很顺利,以至于你根本意识不到有多少记忆的内容实际上是重构的结果。(《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167页)

由上可见,我们的记忆是重构的结果,所反映的并不是客观事件本身,而是对现实事件的扭曲,这种重构和扭曲与我们的认知密切相关,而且这一扭曲和重构的过程我们自己并没意识到,所以我们会认为我们的记忆是完整而准确的。

至此,我也明白了李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

记忆是不准确的,当我们回忆一件事时,并不是准确地再现它,相反,回忆是对实际发生事件的一种重构。

描述的真实并非真实,我们所讲的是对事件的描述而非事件本身。

为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原因在于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记忆是全面准确的,却不知只是在用自己重构的记忆来描述事件,而清官却把这种描述的真实当成了真实。

为什么清官难断家务事?

因为记忆的重构性,在心理咨询中,要认识到:求助者无论讲什么,都是在讲此时此刻,而不是过去的真实,你永远不可能听到真实。

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呢?

在记忆过程中,信息加工的过程不仅包括事实与事件,还包括情绪和心境。我们会运用“透过有色眼镜看世界”这样的表达方法,来说明心境会导致我们的认知产生偏差。同样,心境还会影响我们的记忆内容,这一现象被称为心境一致性记忆。愉快的心境会引起一个一个好笑的想法。而抑郁的人通常会说自己所有的想法都是悲观的。(《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188页)

由此可知,情绪在记忆中产生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我们现在所回忆起的事情通常是由我们当前的情绪决定的,不愉快的记忆会导致消极情绪挥之不去。

记忆会被重复提取,在每次提取时都会得到重构,然后被重新存储。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197页)

基于以上的记忆理论,我们可以发现:

我们之所以会对自己的痛苦念念不忘,是不断复习的结果。每次回忆都是一次对痛苦记忆的复习巩固的过程。记住痛苦的原因是需要没有被满足,此时,我们可以去反思体验:几年前的痛苦是否存在?记住那痛苦是为了什么?我想达到什么目的?

我们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修改认知和情绪,从而重构我们的记忆。当我们认真回顾出父母爱我们的五件事,并带着感情说出这些事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感受和现在的感受时,我们的记忆就会被重构,尤其当我们加入了情绪后,这种记忆就会更加牢固,因为带有深刻情绪的记忆更难遗忘。同样,我们还可以回忆来自伴侣、孩子、朋友、同事、领导的爱和帮助,并心怀感恩之心,这既是在唤醒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美好,也是在重构我们的记忆。

记忆是重构出来的,并非事件本身

我们每个人的回忆都是我们自己重构起来的,并不是事件本身,与我们当下的认知、情绪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当前的认知和情绪,解构那些令自己痛苦的回忆,不再在回忆中一次次的伤害自己,同时心怀感恩之心重构美好的回忆,让自己的心中充满爱和阳光。

李克富 || 挖掘感恩之心 构建幸福生活

相关文章

  • 王延平 || 记忆是重构出来的

    记忆是不准确的,当我们回忆一件事时,并不是准确地再现它,相反,回忆是对实际发生事件的一种重构。 有些人会认为我们的...

  • 王延平 || 用记录点亮记忆

    让我们用心记录生活吧,不论是写读书笔记、写文章、还是为自己、为孩子写阳光日记、还是用2分钟记录下值得感恩和美好的瞬...

  • 认识偏差之重构记忆😱

    重构记忆

  • 王延平 || 依赖是爱吗?

    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够完整,以致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学上的“依赖性”。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

  • 王延平 || 情绪背后是欲望

    成熟的人是用语言表达需要和诉求,心理不健康的人是用情绪表达诉求。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不良情绪,不妨想象下面几个...

  • 王延平 || 抑郁的价值

    放弃某种心爱之物——至少是自己熟悉的东西,必然会带来痛苦,但这也是心智成熟所必须的,放弃意味着成长。因放弃而感到抑...

  • 王延平 || 爱的定义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

  • 王延平 || 强化的力量

    我们的关注和赞扬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我们所强化的“目标行为”是什么?如果我们的关注导致了不良...

  • 王延平 || 父母的过错

    我们爱某样东西,就会乐于为它付出时间。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到: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不少青春期的少年,...

  • 王延平 || 进化的奇迹

    在我们的一生中,心灵获得成长的机会无穷无尽,而且没有任何限制。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到:心智的成...

网友评论

  • 4a2bf2302bdb:王老师您好,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在李老师的指导下越来越有感觉了。关于这篇记忆是重构出来的,我到现在也还觉得有疑义,李老师讲到这里时我一直想争辩一下呢?我说一下我的想法,您给指导指导,明明有一件事,所有的细节我都清清楚楚,前因后果也明明白白。过去了,放在那了,就此搁置了,虽然时间一天天过去,但那件事还是那件事,原原本本,已经成记忆了,怎么就重构了呢?过去,今天,或者将来都还是那样放在那里。
    当下宁静:@Petercpz 我也曾经跟你有一样的疑问,慢慢明白的,一开始我能看到别人对记忆的重构,看不到自己的,但是看了津巴多普通心理学后,知道自己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重构记忆,虽然我还是认为我重构的少一些:stuck_out_tongue:
  • wuxicindy:同意

本文标题:王延平 || 记忆是重构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gmm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