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刘润老师带领我们进入行为经济学的学习,在此之前学习一下经典经济学的两个假设。
1.信息总体上来说是对称的,也就是说你知道什么我大体上也会知道。
2.人的思维总是理性的,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会根据环境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发现,人有时候不一定总是理性思维,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偏见决断。
行为经济学的学习一方面是可以了解人性的缺点,从而客服其带来的麻烦。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人的思维偏见去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产品,从而将利益最大化。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五个行为经济学的概念,它们分别是结果偏见,适应性偏见,鸡蛋理论,概率偏见以及凡伯伦效应。
1.结果偏见
一个人或企业获得成功之后,一般就会认为他过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无比的正确,但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会是他没能取得更大成绩的绊脚石。人的这种思维我们称之为结果偏见。
这种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思维偏见,在我们身边几乎无处不在。如,销售冠军就是套路打法最值得称道的人等等。
那我们将如何避免结果偏见呢?刘润老师给出两点方法。
第一,归纳之后再演绎。就是将一个结果归纳出其中的原因,然后再用这些原因再进行演绎。看看是否还能出现同样的结果。如,谷歌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招了最优秀的人才。在接受这个原因之前先推推看,谷歌在创业初期不被看好的背景下,是否能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呢?
第二,用三个问题武装自己。
这个结果,真的有一个人为可控的原因存在吗?
这个分享的人,真的知道那个人为可控的原因是什么吗?
他引以为豪的,会不会恰恰是这个宝玉上的瑕疵呢?
写到这里想起了过去李笑来老师讲过的如何避免结果偏见的三问句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真的X吗?
导致这个结果的最重要原因是X吗?
导致这个结果的唯一原因是X吗?
刘润五分钟商学院笔记(第四周)2.适应性偏见,
人们不管是在好的还是坏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表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对环境中的对错好坏变得习以为常。
比如你买了新车或新房子,刚开始的时候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感。但时间一长这种幸福感就会慢慢消退直至为零。涨工资的幸福感会消退也是这个道理。
打破这种适应性有三个方法
第一,延长幸福感,通过阶段性的给予延长幸福感的长度。如,发了工资不要吃喝玩乐购一块进行,而是阶段是消费。
第二,意外幸福感,通过出乎意料的 变化多端的 给予从而刺激出额外的幸福感。如,用现金做个花环、接送员工家人参加答谢会、年底奖送到家里等,对员工进行刺激性的激励。
第二,对比幸福感,制造动态波动的对比机制,来对抗适应性。如,会员等级制度 老员工勋章制度 360的开机对比功能等等
3.鸡蛋理论,
人们对自己赋予一件物品的心血越多,就越会高估这个物品实际价值。原因就在于我们投入的精力和心血不仅给事物本身带来了变化。而且还改变了我们对事物的评价。
在宜家,很多人热衷于半成品的家具,拿回家后自己组装。同样符合了这样的理论。
如何运用这个理论呢?刘润老师提出两点。
第一,设计让用户具有参与感的产品。比如,订制 选择 搭配等
第二,预留30%的未完成项目让用户自己完成。就能在用户的心里附上金环。
4.概念偏见
人们的直觉和客观概率往往是不相符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偏见就是概率偏见
第一,代表性偏见,也就是以偏概全。看到某种情况就认为某种情况代表全部。
第二,可得性偏见,也就是眼见为实。看到飞机坠毁事件被关注就会认为飞机更危险。
第三,沉锚效应,也就是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影响了对事物的判断。
这里刘润老师和笑来老师都推荐,学一点概率论与统计学。
5.凡伯伦效应
人们购买一件商品不仅有他的使用需求还有其心理需求,这种心理就做炫耀。在商业中就会因为炫耀而只买最贵不买最好。这种心理的重点不在于商品有多高。而是看背后是否满足炫耀和装的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