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自行车的人·影史最催人泪下的一幕
2024-06-01
偷自行车的人·父子角色对换
这部电影朴实无华,但并不意味着不丰富多彩,镜头语言丰富的电影。算命老太的二楼。拥挤的教堂。赶巴士的人群。罗马大街。熙熙攘攘的市场。它交出的镜头是丰富的。
电影的内涵都在镜头里。
有个系列镜头就是父亲望着远处的停车场,一群人正在取车,有各种各样的人,大声说着话,一辆辆车在取走,那种失车的焦灼就在这些镜头中呈现。既服从主人公的心理,又还原生活本身的热乎乎一大截。
人在面对挫折时总会去反抗,去抗争。
警察局不管是吧,好,我们记住了车架号码,可以去寻找,叫上朋友在罗马的大街小巷,细细检查所有的二手车市,一辆辆的看,一个个零件的找……
没有找到,在雨中,又是徒劳。
自行车的寻找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在即将绝望的时候偷车贼找到了,却没有证据,更没有车子,长官也无能为力。
就这样一次次的小希望的破灭给人以毁灭性的打击。一点点的消磨掉对希望的渴望,一点点的变得彻底绝望、堕落。
就这样当磨难成为生命无法承受之重时道德底线被打破,一个被偷自行车的人成了一个偷自行车的人。只是他没有那么幸运,被当场抓住了,并被所有人进行身体及道德侮辱。幸运的是车主看到了无辜的孩子原谅了偷自行车的人没有被送进警察局。
父亲的痛哭是对现实的控诉还是对自己行为的忏悔?我们该去怪谁,父亲还是那个偷自行车的人?
片中的父子占据了我的所有视线和想法。布鲁诺不像个孩子,在老爸找到工作得意忘形的时候,是他帮老爸擦拭自行车,并且对车上的损坏耿耿于怀,出门之前细心地帮妹妹关上窗子;他总是说,如果是我的话,就要跟谁理论理论,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
布鲁诺表现的像个大人,恰恰因为社会还没有把他当作一个成人,家庭也没有让他完全担负起成人的义务和责任。当遍寻自行车而未得的老子打了儿子一个耳光的时候,这是现实世界与布鲁诺“大人形象”最为激烈的冲突。布鲁诺在这次冲突中立刻显现出孩子本色,那是他为数不多像孩子的时候。
冲突在父亲孤注一掷带儿子去吃大餐过程中得以消解,父亲努力维护儿子眼中的尊严和伟岸,布鲁诺也渐渐明白父亲高大形象的虚弱以及维持这一形象的艰辛。
孩子和父亲的角色互换。
这无疑是电影史上最催人泪下的一幕,更增加了影片的悲剧意味,但又含着一点互相护持的光明,没有这个张力影片会滑入纯旁观的纪录,但明显又不是纪录片,是虚拟的剧情片。孩子和父亲的互动,也提供了两个视角,父亲偷车的一幕如果没有孩子的注视,不会那么让人心痛,谁说导演没有设计,这里面就有诡计。
最后父亲像孩子一样哭泣,孩子却像大人一样紧握着他的手。爸爸成了一个弱者,道德上的弱者。这一切儿子看在眼中,此时还要去追问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吗?是不是显得太过于多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