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了解现在的爱情是怎样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我所知道的,只是九十年代的爱情。
也许以现在的视角来看,三十年前的事物总是那么古老而陈旧,但是自古以来的恋歌却从不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动人心魄的旋律。年轻的时候,每一段感情都惊天动地,每一对恋爱中的痴男怨女都自诩为梁祝或木石前盟。敞开如今已经不惑已过,知命渐近的中年人当年的心迹,角落里总有不容践踏和诋毁的神圣。
那个时候,有的只是有线固定电话,没有网罗天下的通讯,只能眉目传情。——因此那个时代的爱情多是通过真正的邂逅,怦然心动的开端多是一见钟情。即便是后来鸿雁传书的两地倾诉,也势必源于最初的相处而后才劳燕分飞。——也有因书信而结缘的,却是极少数的,也有为了邮筒那端心爱的人出奔的,与网友这个称谓相对的,当年的叫法是笔友。
对于学生而言,爱情大多始于高中,在大学之后经历过一次洗牌,而后又经过毕业分配的洗牌。——能够坚持到最后的,需要多次这样的闯关,实为不易。我今天要说的第一段佳话,是我们宿舍的一位南方兄弟。
具体哪个省份就不说了。伉俪本是初中同学,但是高中因为分数的差异而念了不同的学校。女追男。女生的高中不算好,但是高中时用尽气力,又想发设法搞到了男生的报考信息,终于在那个秋天在北方冰城重逢。以我的审美观看来,男生长得英俊些,女生不能算是美女,于是乎我们常常议论这根基不甚牢固。果然后来毕业之后虽然求职到了一家单位,最后是几经辗转分手的结局。自那以后,男生变得乱性,女生不知所在。
之所以说这段感情极具代表性,是因为当年不知道有多少高中的男女为了最终能携手走进神圣的婚姻殿堂,打着大学考进同一所学校的主意,那种信念与意志当时无法阻挡。这会成为一种激励、但是结局往往不是那么美好。——除非成绩稍好的一方能够屈身下探到更低层级的高校。
然而有一方义无反顾的爱情,就像飞蛾扑火,终究是长久不了的。故事的开头是那样的美好,而结局却不尽人意,要知道,他们能够在大学的校园里面能够携手并肩,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场景。很多时候,高中毕业就是一个分水岭,很少的几率能够继续,即便在一个城市也不多见。——当时,能够考上大学的人数都不能算多。
看来检验爱情的持久度并不是彼与伊在同一时空。与之相对的,另外一对我熟悉的人最终成眷属。高中同学的他和她在大学期间异地恋,毕业之后一起工作、一起跳槽再也没有分开过。
不晓得现在青年学生的爱情,可能也无法理解在经济条件、交通、通讯都极大发展的情况下的爱恋模式。有些事情太容易得到了反而变得不值得珍惜。九十年代,有多少热恋中的男男女女是攒了几个月的生活费换成一张去往爱人城市的车票,频繁的鸿雁传书又记载了所少沉醇的思念。
这便是九十年代的爱情。物质不算匮乏,但是远非充足。许多感情,都停留在了见字如面。当无拘无束的朝夕相处变为现实,却发现爱情已经没有了当时的温度。
汽笛声声,如泣如诉,是别离。——我想,每一个年代都有它独特的爱情,而真正的爱过,无疑可以穿越时空,忠贞不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