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说高二的孩子被同学孤立,一开始是小组内六个孩子,共同协商想调下位子,没协商成,另四个孩子就孤立了儿子和他的好朋友。过了不久,全班大调位子,男同学都孤立了儿子和他的好朋友。
孩子跟妈妈说:“这个事儿找老师吧,不一定靠谱,老师以前处理过同款的事,就是有点大嘴巴……又有点烦。”
朋友跟孩子说:“对,找老师就是不行,老师咋咋咋……”那咋办?朋友也不知道。
我对朋友说:孩子在评估找老师的结果,咱不要跟着评论,咱要站在“上帝”的视角去看这对母子。孩子想到了找老师的办法,看找老师不行,又想着找妈妈,这是不是孩子有求助意识和求助能力?还知道评估找的结果,这说明儿子是一个非常有主见有想法的孩子,并且孩子内心也是有一定力量的,咱家长没稳定住,没给到孩子具体的支持。
朋友一听笑说:对对,我儿子从小学到初中都特别优秀,现在成绩还是数一数二,年级也是前几,就是现在遇到了这个事儿。
我笑说:“那这个事儿发生得太好了,咱要想着提升孩子的抗孤立能力,也是提升家长的养育能力。像这么有想法有主见的孩子,咱主要就是给孩子做一个认知的调整,别急着去给孩子建议、指导。
首先先肯定孩子在想办法,肯定孩子的求助意识和求助能力,孩子第一步想到老师,第二个找妈妈,还有啥?问孩子,继续跟孩子就解决问题方面进行探讨。这中间孩子说啥都不予点评。孩子如果还有其他办法,跟孩子一起去评估可行性,决定权在孩子手里,我们要给孩子底气,去干吧,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这头。
孩子没啥法儿,第二步,咱用缓冲性语言,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说说咱的想法。告诉孩子这事儿发生得太好了。孩子肯定可好奇呀,好啥呀?我们只有解决了孩子愿意听咱说话,咱说的话才有用。告诉他为啥好,这是高二,儿子你遇到了被孤立的情况,妈妈教了个法,你能力提升了。到高三,到大学,走上社会,看到有人被孤立而生气、哭类、不上学类,咱都可以潇洒地在心里说:大爷我高二都遇到了我怕你啥?!”
家长说:“我就是怕这样的事儿发生。”
“咱光搁那儿怕呢,指导不了孩子,那就会让孩子的烦躁叠加,在学校被孤立烦,回来跟妈妈说说更烦了。所以咱家长首先都得用改译的力量,把所有的事情往好的方向改变翻译的能力。跟儿子说,那咱是不是得庆幸这事儿的发生?不是有这个事的存在,不是有孤立咱的同学存在,咱的抗孤立能力还没有办法提高呢。从这个角度咱是不是得从心里默默地感谢一个孤立咱的同学?
那咋办呢?第一同学为啥孤立咱?因为咱有本事。咱的领袖也被孤立在外,(给孩子举个例子)人家是咋做的?(学会讲故事,最后不还得把领袖请过来)同学一孤立咱就烦躁,那人家是不是孤立成功了?说明咱还不够强大,一个足够强大的人不会活在别人的嘴里、情绪和行为里。所以咱要强大自己,勇敢自信地走进学校。他们孤立不得逞没意思了,那还会孤立吗?
第二,团结能团结的同学。异性同学都不孤立咱,这是不是也是正向的一面?咱不是还有个兄弟嘛,跟这个兄弟商量一下,看看还能用啥法再发展几个同伴?当然,咱要注意不是委屈求全。
第三,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后盾是你的支持力量。任何时候需要爸爸妈妈,我们都在……
咱们一定要关注这件事的进展,关注孩子的状态变化。换班呀,这都是退缩的表现。不会游泳的换个游泳池也没用。咱家孩子抗挫折、抗孤立能力通过这件事弄好了,我跟你说,那咱家儿子那才牛呢。我们一定要清晰自己要把孩子往哪个方向引导,知道心里的劲儿是要往哪儿使的……”
朋友很认同。
成长日记:
我担心自己把孤立有本事的人和团结同学这两点上,建议跑偏了,赶紧又问了白富美的姐妹们,宋老师、青姐、爱霞姐都给了积极的认同。
刘老师和胡老师又给了更精准的语言。刘老师说:前两天文聪老师课上也说了这个观点。是这样说的:自古圣贤多寂寞。让孩子有两个准备,进可攻,退可守。引导孩子降维打击,让孩子社交没有压力交到朋友更好,交不到也没关系。胡老师说: 我记得我之前看过一个院长的视频,当孩子被孤立了怎么办? 孩子,你看天上的太阳也是一个人,但它一样可以把光和热带给所有人。当你足够强大的话,你就不会在意是否被孤立。就算一个人我们照样可以发光发热,千万不要为了有朋友而去讨好别人,目光永远要放在强大自己上。
感谢白富美的姐妹们。
我赶紧又转发给朋友,希望共同成就朋友的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