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的东西就代表着打破原来熟悉的东西,人们没那么容易想学新东西。(李松蔚《5%的改变》后记)
原来熟悉的东西有其本身的惯性,学习新的东西,就需要打破这个惯性,建立新的惯性,这个过程容易引起我们的排斥反应,所以我们对学习新东西会有抵触心理。或者说对改变原有的惯性会感到不适。
特别是年龄越大,建立的惯性越多,改变的阻力就越大。在年轻的时候,像一张白纸,会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5%的改变”就是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惯性,不做大的改变,只是添加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扰动。通过这微小扰动,一点点撬动原有的惯性,慢慢放大,进而形成大的改变。
这也符合舒适区的原理,一下子把人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会刺激过大,会让人抗拒,会感到威胁,然后就会开启防御,拒绝改变,或者短暂应变后很快又恢复原样。反而在舒适区边缘慢慢拓展,这样稳扎稳打,才是最有效的改变之道。
执行力的推进,就需要考虑原有的惯性,怎样在熟悉的状态下,添加微小的变量,让自己的想法得以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