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的前半生,是走过的经历的,是回顾是复盘,写我的后半生要怎么写呢?其实正在进行时的,每天都在写着我后半生的故事。
每个人的生命长度不一样,其实谁也不知道自己余生还有多长时间,这是不确定的,确信的是多数人过了50岁,人生就是进入了下半场,可以续写我后半生的故事。
后半生的故事要如何写呢?当然,健康是最重要的核心,保有健康是一切的基础。
保持好奇心是必须的,保有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去探索更多的新鲜和未知是必须滴。
1、学习新字“欻”读音为chua
chuā象声词,急促的声响,也有忽然的解释
偶然点开的视频,那个主持人正在讲这个字。多有意思啊,尽管从未谋面不曾相识,但却常常念叨着这个音呢。
你跟随主持人的讲解,仿佛感觉时光在欻欻地过去。
还有清晰画面涌过来,主播正带着团队做健身操的肥肉,抬抬腿,踢踢脚,动起来,动起来肥肉欻欻掉下来。
随手把这个字写到了笔记本上。自信地以为已经记住了就没标明它的读音。当下午想写文章时,怎么也记不清这个字叫什么了,完全遗忘了。
忘了就忘了呗,这大概就是后半生以后会常常遇见的事情,本来已经清晰的记得觉得能做到的有把控的事情,转眼就不受控制了。
继续查询找到读音,这一次乖乖地把这个字和音都记到笔记本上,让它们身心合一完全印记在一起。
此刻再看一眼笔记本上这个字和读音,忍不住笑了,很好啊我和你们很熟悉啦。
后来我又去查询了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xu。
后半生保持热爱保持学习,这个字我学到了,它有两种读音,两种意思。
2、我的后半生正在进行中,重要的当然是健康保持适度的运动,无论是在小区里走走,又或者去公园里溜溜,每天都去拥抱大自然。晒晒太阳,闻闻花香,听听鸟叫。
“公园二十分钟效应”,看似很好解读但我却是第一次知道。
研究发现,即使不进行任何运动,只是到公园里待上20分钟,也能够让人感到快乐和放松,平均幸福感可以增加64%。这种效应之所以有效,可能是因为公园中的自然环境能够让人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如树木、花朵、清风和阳光,这些都能帮助人们分散注意力,减少压力。
此外,户外活动可以让人感到自由,有助于释放内心的压力。因此,建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到公园或其他户外环境中走走,以获取大自然带来的愉悦和能量。
公园里中老年人要偏多一些。他们有意或是无意的公园散步遛弯,也在每天享受公园二十分钟效应带来的益处吧。
有人说,人生就是由加法和减法组成的。年少时不断做加法,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开始做减法。
人生进入下半场,在不断的做着加法,不断的缩小自己的社交圈子,在舒适的人群中漫步,说说聊聊照照自己就好。
3、一段时间持续用“你”来书写,今天突然用“我”还有点不太适应。
这也是一份提醒哦,要保持觉察随时转换视角。
人是活在关系里的,关系里的角色视角不同,自然都会有细微的差别。
和成年后的孩子朝夕相处,也要时刻觉察着角色游戏。
家是孩子的,妈妈的身份在那里,但也有了客人的味道。那就意味着在这个家里,知道有些边界和底线。
后半生里这个角色扮演,是一定要清晰的,因为日子主场是孩子们,长辈只能是个配角。
生命其实也是一个轮回,一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过着。曾经亲子关系里,大人是孩子的主导。进入人生下半场和成年的孩子相处时,要时刻多一份觉察,尽管依然是家长的身份,但是家长姿态一定要适度,偶尔也可以放下家长的姿态,在孩子面前做个孩子也蛮不错的。
家长的身份首先是因为有了孩子才可以升级家长身份,如果没有和谐的关系,那家长身份只是虚无罢了。
人生后半场,在关系里要清晰,我要的是什么?
和孩子们相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想要和谐的关系,一定不要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破坏和谐关系了。
和谐的关系才可以让爱自然的发生。
父母爱子女,子女爱父母,前提是爱可以自然流动,彼此都能感受得到。
4、人生下半场,注定会面临着失去。N多年后必然面对着父母的离开。
前段时间朋友的母亲去世后,她一直走不出来,她说无数次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也明白父母终将离我们远去。这样的告别是必须要来到的,心里也明白,自己在那悲伤的情境里对自己身体不好,对孩子和家庭都不好,可是她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或许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有谁能感受她的感受呢?即使旁边另一个朋友也经历了丧母之痛,但她们的感受并不完全一样。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不一样,面对父母的离开,有的人可能用几天,有的人要用几周,有的人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可以渐渐放下。
学会告别是每个人后半生的基本功课,每个人必然会遇到生死离别。
文字梳理的是这个地方,突然就一些莫名的悲凉。生死离别是来人间趟必然经历的过程,父母愈发的年迈,这样的离别终究会来到的。在有生之年好好陪伴是都知道,也容易忽略的事情。
昨天和老妈打电话,老妈聊起来村子里95岁的二奶奶。年迈的老人终于接受用尿不湿了,因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大小便不方便,又不能保证时时刻刻有人在身边,老人终于接受子女们买来的尿不湿了。
人生后半部分路程,接受妥协也是个必然的功课啊。
头脑清晰,思维灵活的人,但当衰老的躯体让人行动受限,大小便不能自理时,终究也得接受然后慢慢妥协,百般抗拒的尿不湿,老人还是穿上了。
妈妈在说老人穿尿不湿这一过程时,你听见爸爸在旁边叹息。
妈妈只是陈述老人穿尿不湿的这一过程和事实和具体情况,而爸爸作为老人的侄子,他更多的带着一些感受,他的叹息声里有很多的语言信息。
和爸爸聊天时,爸爸说睡眠一直不太好。半夜老是要醒过来,醒了就睡不着了。妈妈说爸爸的睡眠有些颠倒,早饭后还要睡个回笼觉。
爸爸从2022年开始装牙修牙,至今已到了2024年,还有几颗牙齿正在安装的过程中,爸爸说因为年纪大了,各方面生长修复都缓慢,所以过程也是缓慢的。
当然,这中间也有特殊情况影响治疗的大环境因素,比如yiqing影响。
关于今年的出行计划,一具体一落实爸爸总是后退。
爸爸常常和我们絮叨着他的想法和念头,做子女的有心记在心里了,筹划出行的方案,一旦筹划到具体的时候再问询,爸爸就往后推,再后推说等等,再等等,再等等往往就不了了之了。
那天小妹打电话说起来,老爸莫名其妙的这些行为。明明是自己想做的事,当子女们筹划好了他又后退了。
为人子女,也只能尊重接纳和允许。
能感觉到那一年的一场毛病,爸爸整个就变了,就从那年开始爸爸就衰老了,从心里到生理。
妈妈说最近的血压比较平顺,能感觉妈妈的状态特别好,她每天都到楼下去转悠转悠,去小区去公园,去学校门口,妈妈是个喜欢运动的人。
和妈妈聊天聊起来晚上运动和泡脚的事,爸爸说那天晚上泡了脚,然后夜里就做起了噩梦。
爸爸详细描述了他的梦境,你仿佛能读懂了一些啥,但你终究没有说出来。能感受年迈的爸爸,对于梦境里那些场景的恐惧。
然后在接下来的静心功课中,你仿佛就连接了爸爸的那些恐惧,突然就明白为什么爸爸的肾脏功能一直不好。
身体上的毛病,生理和心理都是有关联的啊。
五脏对应喜怒悲忧恐
心对应喜。心主喜,表示心情愉悦对心脏健康有益。
肝对应怒。肝主怒,表示愤怒的情绪与肝脏健康密切相关。
脾对应思。脾主思,表示思虑过度与脾的健康有关。
肺对应悲和忧。肺主悲和忧,表示过度的悲伤和忧虑对肺健康有害。
肾对应恐。肾主恐,表示恐惧的情绪与肾脏健康相关。
这些对应关系源自中医理论,认为情绪的变化会影响相应脏器的健康。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平衡的情绪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人生下半场尽己所能,趁父母还在好好陪伴。
陪伴也是一门功课哦,如何有效高效的陪伴家人亲人,也是在学习落地。
我的后半生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平衡的情绪。在啥样的角色里,就唱好啥样的戏。
2024年3月1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