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我们村子,约一公里处,有一个山弯,山弯里住着一户人家,也是属于我们村的人。他们一家四口,夫妇俩和两个小女儿。
当年我读初中的时候,天天上学放学路过那里。
我一度不理解,既然是一个村儿的人,为什么他们要住在离村子那么远的山窝儿里?吃水和种田都不方便,还孤零零的,没有邻居。
跟他们一样的,还有我大伯家,他们家也是住在离村子一公里外的半山腰里,每次去,要爬很陡的山,要跌倒好几跤,胳膊,腿儿,经常被擦破皮的。
山脚下有个小小的活水坑,水是从山上的某个泉眼里流下来的,大伯家就在那个坑洼里舀水,挑到家,做饭吃。
我们每次去的时候,从那个水洼里,直接掬水喝,清凉清凉的,甘泉水。而我们回来的时候,想想自己跌倒的那几跤,连水洼也一起痛恨起来,于是就往水洼里撒泡尿,权当解气了。
我特地问过奶奶,他们为什么要把房子建在离村庄那么远的地方呢?
奶奶说,那些年吧,大家都穷,缺衣少食啊。没有吃的,谁家偶尔弄来些好吃的,左邻右舍都眼馋着呢,有心分享吧,自家人还不够吃,不分享吧,心里又过意不去。
单家独户住得远远的,还有一个好处,断粮的日子,在别处顺手牵羊些什么东西回来,不容易被人发现。
这个原因听起来让人心酸。
好在大多数人家还是集中住在村子里的,就像赵本山唱的一样:左邻右舍挺和睦呀,老少爷们更合群儿。
然而我上学路上经过的那一家,就不一样了。独门另住的好处不知道他们尝过多少,但是带来的坏处却是意想不到的。
他们家不是有两个女儿吗,那时候都很小,父母天天得出去干活呀,两个小孩子就自己在门口玩耍,虽然姐妹为伴,但是我能感觉出她们的孤单。
她们眼巴巴地坐在门口,看着我们上学放学,眼神里有好奇,也有害怕。她们从来没有去村子里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过,就像与世隔绝的一样。
后来我在村小学里任教,分别教过他们的两个女儿。那时候农村没有幼儿园,孩子长到八九岁了,直接入的小学。两个孩子的性格简直一模一样,敏感,胆小,自私,不合群,特别爱哭。
我用了多种方法,试图改变她们,想让她们融入集体,可是收效甚微。我才知道,一个孩子,六岁之前,性格基本定型了,很难再改变的。
我觉得造成他们家孩子性格孤僻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邻居,孩子常年不跟外人接触,沟通交流的缺乏,与人相处的拘谨,不懂分享的自私……不知道她们的父母意识到没有。
我大伯家的堂哥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家堂兄妹很多个,经常去找他玩 ,再说他也经常不回自己家,住在奶奶家或者各个叔叔家,跟村子里的孩子们打成一片,性格特别开朗,嘴巴也会说。
后来,大伯家在村上建了新房子,从半山腰里搬回来了。而另外那一家,又过了好几年,终于也搬回了村子里,他们又生了一个男孩。其他零零散散的住户,也都陆陆续续回归了村子。
人是群居动物,如果没有邻居,将会多么孤单。虽然如今住在高楼大厦里的人很多都不跟邻居交往,但他们一下楼,小区里的孩子也不缺乏玩伴,又有早教班,游乐场,幼儿园,或者各种公众娱乐场所,所以小朋友们一般也不会存在交往障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