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通山离武汉大约180公里的路程。由于高速只修到了咸宁咸安界内,到了通山县九宫山镇就只能走省道最后为县道。
所以虽然不远的直线距离,却由于受制于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双重制约而让行程变成了漫漫的足足3小时。人困马乏是肯定的。
尤其是昨天虽然刚过大暑天,咸宁的整体体感温度仍然很高,加之今天又是一天艳阳高照,所以驱车辛苦自不必提。
还有盘山路的弯弯绕绕,颠沛之感简直就是现身说法。
此时开着车、坐着车还是相对方便的我们,且还修好了交通,试想想古人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要实现地理转移何其不易?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而毛主席则早早在河北西柏坡就斥令党内人士“不可学闯王进京”。甚至在“跨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时刻就有诗为凭证,“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时代在变,而“居安思危”的古人忧思、古人言则不可丢也不能丢啊……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咸宁廉政教育基地,可惜今天天公不作美它并没有开放,只能隔着玻璃看到里面有一个连马也一起摔倒的李自成形象。
外面则是一尊高大、英姿魁伟的闯王形象!骑着马、仗着剑,信马由缰、昂首走来!
这是多么真实的王者形象啊。帅气、英武、气定神闲,面对这伟岸的形象谁人不仰慕?谁人不崇拜呢?
可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自己的39岁盛年,魂断九宫山,命陨咸宁城。这真是何其可悲的事?闯王还未到不惑之年。
而他的胜利又恰恰映证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道理。
1644年是明朝灭亡的时刻。这一年的确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历史的一年,因为它的确发生了太多的历史事件。
崇祯帝“君王死社稷”自缢煤山。闯王襄阳称大顺皇帝而同年入主北京紫禁城。而同样也仅仅是不到27天的时间就在北京被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历史不容假设,历史也不堪回首,有时候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伐罪吊民率义师征腐恶横扫中原直捣明廷将乾坤扭转一代英杰何其伟也,势禁形格无远虑少良谋忽视边患弃置南国致江山易帜千古悲歌岂不悲哉。”
李自成陈列馆,矛盾先生手书,下面还有一个匾额上书“李自成纪念馆”。
里面介绍了李自成的生平事迹,其实出生贫苦的李自成,我想应该是非常努力的,而且也是凭自己的无力和智慧一步步上位到农民领袖。功成名就谈何容易。而一旦高举义旗振臂一呼更是群起响应!
所以毛主席跟郭沫若先生就李自成历史问题的论述是精辟而深刻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去看待世界。任何历史人物他都脱离不了时代性的特点。我们不能割裂时代去谈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而李自成显然不如元朝末年的朱元璋的实力和运气,朱元璋显然有更强大的智囊团。“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些都是重大的政策、战略方向。军队在英明的领导手里才能真正成为正义之师、王者之师,而反之,则只能是军阀。
税赋严苛、吏治腐败、灾荒频繁,明末的老百姓再次进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而闯王不能约束军队,又错误的纵容军队霸占吴三桂的妻妾陈圆圆,并屠戮其家人,致使吴三桂被迫再次投降满清,而形势上导致山海关洞开,而山河易帜……
李自成发动新蔡之役、襄城之役、朱仙镇之役、柿园之役、汝宁之役,五战封神,杀死了明福王朱常洵、明唐王朱聿镆,歼灭了明朝的官军主力。
然后“一将功成万骨枯”,虽然李自成分粮均田其都是正能量且积极的,但“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斯人已去,这一方天地很美,虽然花了3个小时的时间到这里也人烟稀少,门可罗雀,确实也没有什么可以游玩的大风景或者大娱乐。
而人生何尝不是这一些些的“不可承受之轻”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如是!家如是!人如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