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沉迷于阅读《毛泽东选集》,里面的思想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本文尝试用《矛盾论》来分析今天“丧”文化流行的原因。
1.什么是“丧文化”?
丧文化,指一些90、0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的不顺,在网络上、生活中表达或表现出自己的沮丧,以形成的一种文化趋势。(摘自百度百科)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能了解到以下几点:
(1)丧文化的主体人群是90、00后年轻人;
(2)丧的原因是因为生活、学习、事业、情感等的不顺;
(3)表现形式是在网络上、生活中表达出自己的沮丧,如“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等;
(4)能“流行”,说明了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
现在,在每一个小点后面加一个“为什么”,我们来探讨里面的深层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2.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毛主席在《矛盾论》文章中写道“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那么,“丧文化”之所以流行,其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对“个人前途迷茫”。为什么呢?从对立面问一个问题:
2.1 什么样的年轻人不会“丧”?
先从对立面想,一个不“丧”的年轻人会有什么样的特点?我认为可以用两“有”两“好”来概括。两“有”指的是“有房子”、“有存款”;两“好”指的是“好工作”、“好伴侣”。
“有房子”好理解。“成家立业”、“保家卫国”、“以家为大、以孝为先”,中国人历来都把“家”放在很重要的位子,最能代表“家”的事物就是“房子”了,甚至在绝大数中国人心中,有房子”基本上等同于有“家”。
“有存款”也好理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存款”就是用来对抗“不测”与“祸”的最有力的武器,在今天社会,“自己的钱”能解决很多的问题,比如生病、受伤、亲朋好友的互帮互助等。这里可能有人会有两个疑问。其一,现在贷款很方便,一样是用钱解决问题呀,也就同样用来对抗“不测”与“祸”呀!首先贷款是有额度限制的,而你的存款是可以有多少取多少的,当你存款不够的时候你同样也可以贷款,这相当于给了自己解决问题留下了更大的空间;其次,“有存款”的人相对于“无存款”的人,说明个人要么理财能力至少不差要么挣钱能力至少不差。
什么是“好工作”?“好工作”一定是能让个人持续成长的工作,所以它主要体现为“好薪酬”、“好领导”、“好同事”。“好薪酬”指的是公司有完善的薪酬制度和晋升阶梯,并且给你的收入符合市场行情。“好领导”就像良师益友,肯定你的长处,指出你的不足,不断使你“扬长避短”地成长。“好同事”就像伙伴或闺蜜,和你分享喜怒哀乐驱赶工作的单调,在背后为你鼓掌鼓励你前进。
什么是“好伴侣”?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五个字:“长期聊得来”。先说“聊得来”包含的信息就很丰富,至少说明两个人“有共性”(有相似度,有匹配性,差距不那么大),无论是在家庭背景、认知水平,还是看问题的视角、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都能被对方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而“聊得来”要做到“长期”,就需要两个人都保持着成长的心态,乐于接受并分享新事物,继续一起携手度过恋爱甜蜜期之后时间。多少“分手”始于“聊得来”,而毁于“长期”。
2.2 “丧文化”流行的主要矛盾:“不丧”的标准变高了,年轻人对“个人前途迷茫”!
毛主席在《矛盾论》文章中写道“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其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了解到,两“有”两“好”是“不丧”的标准。按照毛主席的文章思想,在两“有”两“好”中,“有房子”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今天不靠父母,不靠公司分房(当然这是20年前才有的事),靠自己实现“有房子”的年轻人,比例是很小的。在国家统计局查了一下2018年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也就是说在中国,有接近7亿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少于这个数;而2018年中国有8.3137亿城镇人口。一个年轻的毕业生要攒够六位数的房贷首付,不吃不喝至少也得2-5年,算上个人支出,时间更长,这部分年轻人会比较“丧”。
“有存款”在10年前也许不像今天这么难,因为那时候的居民平均负债率没有今天这么高,“有房子”的人很少是全款的,全款付的中很少有人不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借钱的。能同时实现“有房子”和“有存款”的年轻人,比例就更少了。
“好工作”是非常有限的。必须要靠各种软硬实力去争取。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百万,能找到“好工作”的比例不会很高。
“好伴侣”虽然更具有偶然性,但与另外三个因素也是息息相关的。在同等身高颜值条件下,其它方面突出的更具有优势。好的是,中国人多,从概率上说,每个人都有很大可能发现自己觉得“好”的另一半。
总的来说,把同时拥有两“有”两“好”的少数年轻人除去,剩下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会或多或少的“丧”,因为没有两“有”两“好”的充分保障,很容易对“个人前途迷茫”。
当然年轻人除了“丧”,还可以继续去寻找解决“丧”的主要矛盾的方法。因为毛主席在文章中还说“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