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是我第一次这样直白地开始写一篇文章。
我是一个二胎家庭的头胎,过了十五年独生女的生活。中考逼近,当我知道爸妈要生二胎时,面对他们所谓的询问意见,我是保持中立态度的。
我妈是高龄产妇,而且家庭担负着不小的重担,就本心来说,其实我是不支持的。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走什么路,都是他们的自由。
所以,我选择尊重他们的选择。
我妈刚生下我弟那一阵,我便腾出了自己的房间,给来远道而来帮忙的老妗住,然后去了爸爸原来住的的房间,和外公外婆一起打地铺。
那时,爸爸房间窗边的芒果树刚好开花了。
我记得,那时所有人都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没有人注意到,我过敏严重到眼睛肿得睁不开,眼皮泌出黏黏的水,鼻子也全部塞住了。
整天整天地看不下书,整宿整宿地喘不上气,精神涣散。
多少个半梦半醒间,噩梦连连。
三月残冬的凌晨,我终于忍不住,一个人缩在阳台的凉石板上,看着楼下同样独自亮着的路灯低声哭泣。我紧紧地捂住嘴巴,生怕发出一点声响,吵醒了爸妈或是外公外婆。
汹涌的无助吞没了我。
至少在此刻,眼泪能够麻痹我所有的煎熬。
肉体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
终于,我爸发现了阳台上的我。他抱着哭闹的弟弟,站在网纱门口,低声问我大半夜的坐那干什么。他语气中有些不耐烦,我也好像是解释了一通,但那时具体是何反应,我也记不太清了。
后来,我终于被带去了医院,又吃了好久的药,才慢慢有所好转。
其实说真的,那阵子弟弟真的特别闹。所有人都没空搭理我,甚至我自己也大受干扰。但我也不是特别在乎,那会我想不了那么多,只觉得能呼吸就好。
这样我至少能睡得了觉,看得了书,做得下题。
很可惜,后来我没有考上自己要的学校,生活也翻天覆地。
我也并没有真正怨恼过弟弟的降生。
可是这样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没有过。后来的日子里,偶尔一瞬,其实也有过这样的念头。
或许是我看着外婆对弟弟宠溺迁就时,我妈与我说起了往事,告诉我外婆明知道我对猫狗过敏,一旦发作生不如死,却依旧说出了她宁愿要她的狗也不要外孙女的话,从不去想长大后的我如果知道了,会有多难过。
或许是父母温柔地包容着弟弟的任性与吵闹,并告诉我他只是孩子,偶尔放任也无妨时,却忘记了年幼的我也曾因此被他们关进屋里,被冲着高声吼叫、怒骂、恐吓,甚至大打出手。
或许是妈妈好不容易带我外出,答应为我添置一些东西,却一路只挂心着要给弟弟买什么,兴高采烈地挑拣着询问我的意见,却忘记了当我询问她我的东西是否适合时,她的敷衍甚至是置之不理让我作何感想……
或许……
其实很多时候都有过,只不过我选择了遗忘。
可是有些,却还是不自觉地选择了记住。因为有些阴影一旦抹下,便是很久很久都抹不掉的。
我会记得,外婆的那番话语。我知道她是爱我的,也知道是因为嘴硬,所以她说出了那样伤人的言语。
不然那样一个重男轻女的人,怎么会在我的成长岁月里,给予了我那么多的疼爱与关怀。
所以即使心有隔阂,我还是选择了对她好。就像我小时候,她对我的那般好。
我会记得,父亲的喜怒无常。我知道他是爱我的,也知道是因为年轻,所以有时他有些过激。
我们都需要成长。
所以,我学会了察言观色,也学会了害怕父亲。我会羡慕他给予弟弟的宽容与耐心,也会希望父母不要再对我说什么,觉得很对不起我,从小便用大人的尺度来丈量我,让我失去了许多童年应有的天真之类的话语。
我只希望我们能一起努力,让弟弟多拥有一些纯真的岁月,尽力不让阴影,落进他的生命。
虽然他分走了许多本只属于我的东西,得到了许多我不曾得到的东西。让我几乎失去了所有和妈妈相处的时间,在喜欢安静的我学习或写稿时任性地吵闹……
可是我并没有什么不愿意,我还是愿意爱他。
因为他是我的弟弟。
其实生活在一个二胎家庭,我觉得我的处境真的要比绝大多数人要好。至少父母在平衡关系这点上,多数时候做得是特别好的。
他们不会在弟弟欺负我时,一味地护着他要我去包容;他们不会在我生病时,因为忙碌就对我置之不理。他们依旧会记得我爱吃什么,爱做什么,喜欢待在什么地方,最近又写了什么新文章……从小到大的那些琐碎趣事,并没有因为弟弟的轨迹而被掩埋。
从前我有许多不懂,比如不懂为何一定要生弟弟。可是后来慢慢地,我便都懂了。
这段血浓于水的亲情,会让他们在百年之后,也可走得安心。至少世道艰难,也有我们彼此扶持,相互倚靠。
大千世界,还有你我记得所有的过去。还有你我,是彼此心灵的依靠。
我们一直在一起,从不分离。
每念至此,难过不已。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
弟弟是他们最爱的孩子,我也依旧是他们最爱的孩子。
有一个二胎家庭,女孩与她弟弟的年龄差距与我和我弟弟的差不多,可是她并没有那么幸运。
她父母生二胎那时,她的处境与我很相似。只是她的父母要比我父母更鲜少去真正关注她的心情,在平衡关系上也做得不好。他们常常因为偏袒二胎而忽略了女孩的感受,在青春期这个最需要关怀的时期,缺席了许多真正的陪伴。
所以这个本来活泼爱笑的女孩子,渐渐开始扭曲,笑容变得虚假,心门也逐渐关闭。
她为自己筑起坚硬的外壳。
我看着她,无能为力。
我进不去,她也出不来。
所以,那些精力全放在自己二胎而偏冷落了头胎、不懂如何去平衡关系的父母们啊,回头看看那个和自己相伴了十几年的孩子吧,不要让曾经那样亲密的彼此,就这样慢慢地走散了。
要知道,一旦走散,疏远彼此,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想要挽回,就不是那么轻巧的事了。
覆水难收,追悔莫及。
你们是一家人啊。
何必呢。
所以,不要让孩子寒心,不要让孩子觉得被抛弃。而孩子们也该对父母多点理解与关怀,彼此多加沟通与交流。毕竟很多时候,你觉得懂的,对方未必懂。
只有携手并进,拥抱的,才是最美好的未来。
晚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21288291/8bf2c3920fbea6b6.jpg)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