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引言
1、讨论人们如何在他们的社交、工作、日常生活中如何协作和通信(communication)
2、传统上面对面的交互机制如何改变各种基于计算机的远程对海
3、描述虚拟呈现的方法及新的交互形式,重点是共享技术如何可以促进和支持合同协调
4.2 社交
1、社交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行为(人们彼此交互)
2、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交流和保持联系的方式
3、key problem:
- 我们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网络的急剧增长?
- 已建立的会话规则和礼仪适用于在线社交行为吗?
- and so on
4.3 面对面对话
面对面交互中存在的社交机制,以及他们在在线交互中保持或被其他机制替代的程度
使用对话机制相互协调他们的谈话。
对话分析专家Sacks :归纳了对话过程的三个基本规则:(按照次序,一次作用,不断循环)
1)当前的说话者通过征询意见、问题或请求,选择下一位说话者
2)另一位说话者开始发言
3)当前说话者继续发言
为了加快这些规则的循环,人们会采取各种方式获得/转化发言机会。
eg:表明发言时长/主题,语气助词,肢体语言等
- 相邻语对:人们的发言通常是成对出行,前者提出期望,后者给出回应
人们不一定遵循规则,对话中还可能户向其他类型的沟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参与者将透过修复机制来克服误解
- 修复机制:更强的语气会更夸张的手势(微信的撤回)
联系4.2 在社交媒介中,人们如何修复故障?
eg:大写,标签符合,感叹号,突出显示;诉诸另一种通信模式
- 思考案例:SnapChat 的设置阅读时长,过后便销毁,这种销毁信息记录的方式满足了哪类用户需要?
4.4 远程对话
- 电话;19世纪;Alexander Graham Bell
- 在线对话:即便没有面对面交谈所提供的丰富性,但为了弥补不在场性,会以各种方式适应技术的限制(加大音量,镜头对准自己)
- 社交媒体应用程序:1v1/1 v n 的交互方式,及时性 ;
- 对话负担
4.5 虚拟呈现
4.6 共存
人们已经开发了许多可共享的界面,可以允许多人同时使用,目的是使同一位置的群体在工作/学习和社交时能更有效地合作
- 了解这些产品如何支持和加强协同合作和游戏,首先考虑在面对面交互中使用的协调和意识机制,然后看如何改编或替代这些机制。
- 物理协调:人们在合作时会相互交谈,从而发出一些命令让其他人了解进程。
- 通用手势/语言
- 意识:谁在附近,发生了什么,谁在和谁交谈
- 周边意识:一个人通过关注他们视线周围发生的事情来保持和不断更新对物理和社会环境中所发生事情的感知能力,通过直接观察和对周围的猜测,不断了解和更新正在发生的事情
- 势态感知:你通过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以了解这些信息,事件,和直接的行为将如何影响正在进行和未来的事件。这对于丰富技术的工作领域至关重要(手术室/交通管制)
- 物理协调:人们在合作时会相互交谈,从而发出一些命令让其他人了解进程。
- 共享界面
如何设计可共享技术以利用现有形式的协调和意识机制,帮助人们感觉的联系,及工作?
- reactance experience :显示每个人的交互行为并提供对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实时反馈
- 意识可视化显示各自贡献/功绩(马太效应,eg:GitHub 贡献值)
- 社会半透明性??
设计支持对话的协作技术:
『交谈』及其管理方式对协调社会活动起着关键作用。设计人员面临的挑战是开发能够建华和支持各种不通通信类型的系统,同时解决这些通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目标是要消除距离障碍,使身处不同位置、无法面对面对话的人们能够相互通信。
以计算机为媒介的通信(CMC)
1)同步通信:
支持实时对话,允许用户通过声音或者文字进行交谈,不同程度地支持非语言的通信。
a)示例:
声音交谈(电视会议)、文字交谈(短信)等
b)新功能:
CVE(协作式虚拟环境,指人们会面、聊天的虚拟空间)把用户自身图形表示并结合文字气泡框表示对话。
允许人们化身虚拟认为并进行伪装。
可以同时进行多方会话。(聊天室)
c)好处:
不是面对面交谈,害羞的人能增强自信心,在虚拟场所里畅所欲言。
即时消息传送技术实时交换文字和图像,随时了解,提问,回答,避免电子邮件的延迟。
d)问题:
宽带有限,视频通信质量差。
很难建立真正的视线交流(面对面时的目光交汇)。
化身隐藏了个人真实信息,部分人具有侵略性和攻击性。
2)异步通信:
支持非同步的远程通信,不要求严格的时间次序,一方发起,一方决定何时回复。
a)示例:
电子邮件、BBS等
b)新功能:
电子邮件中可以增加附件(动画、图像、音乐等)。
消息归档,可以利用检索工具检索。
c)好处:
无处不在:可随时阅读
灵活机动:不必即时应答,可掌握何时回复及如何回复,有更大的自主权。
功能强大:可以群发多人。
便于表达:不必与其他人交互,比面对面交谈更便于传达某些消息(如丧讯或某人评价)
d)问题:
措辞尖锐:语气要比面对面强烈,一些不礼貌的表达(措辞不准等)导致误会或引起收信者不快。
消息过载:邮件太多,处理难度增加,容易忽略重要消息。
回复时间不可预期:只有在方便的时候才回复
3)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的CMC:
各种会议和决策系统,用于帮助人们在交谈的同时,完成工作或学习任务。
a)示例:
特制的电子会议室:支持面对面会议,使用联网工作站,大型公共显示屏和共享的软件工具。
网络教室:教室中集成无线通信技术、便携式设备和交互式书写板,师生采用新颖的交互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论证工具:讨论设计决策时,记录设计基本原理及论据。
共享的创作和绘图工具:允许不同的人同时操作一份文档。
b)新功能:
支持协作创建、编辑文档的新方式
支持新型协作式学习
可集成不同类型的工具
c)好处:
可在交谈的同时执行其他活动,支持多任务
快速、高效:允许多人同时操作同一份文档
透明:用户可实时掌握合作者的进展情况
d)问题:
你所见即我所见——远程通信有时让人很难理解对方指的是什么,比如一个很大的文档不同的用户在自己屏幕上看到的是不同的一页。
分层控制——操作同一份文档同一部分时可能造成操作冲突,因此需要开发出分层控制策略
②使用协调机制,使得人们能够协同工作、交互。
1)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沟通
乐队指挥和机场地面指挥
2)时间表、规则和约定
共享日历:集体活动日程安排、资源及会议室安排、待处理事件列表。
3)共享的外部表示
布告牌或者电子布告栏(有形的协调机制)
设计支持协调的协作技术:
要考虑人们是否能够普遍接受,关键是在人员协调和系统协调之间取得平衡。否则要么用户产生抵触情绪,要么系统瘫痪。
引入『社会性的分层控制』:用户希望操作某个共享文件,需要申请存取权(检测是否有人在操作),成功则锁定文件,其他用户不能存取;失败则告知被占用,还需多久能申请,以及协商访问时间。
③使用感知机制,找出正在发生什么、其他人在做什么,或者告诉其他人发生了什么。
设计支持感知的协作技术:
为用户提供感知信息,以支持远程的协同工作。(音视频、文字流信息)
4.3 协作和通信现场的研究
现场(实地)研究是设计灵感的主要来源之一,涉及观察实际环境,考察人如何执行当前任务以及进行其它协作,分析人们使用现有技术和日常物品的方法。
4.4 概念框架
①言语/动作框架
前提是人们通过语言就行交互,言语作用有断言、承诺、声明、指示、表示等5类。
②分布式认知
描述了认知系统中发生了什么,通常描述了人员之间的交互,人们使用的物品及工作环境。(飞机驾驶舱就是一个认知系统,首要目标是驾驶飞机,立面设计驾驶员之间、和各种仪表盘以及航线等环境的交互)
分布式认知是为了从信息传播媒介的角度描述交互,考虑的是信息如何表示,信息在流经不同人以及不同物体时如何重新表示。
分布式认知分析时需要考察:(标识出问题、故障以及相应的解决过程)
分布式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协作解决方式
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的人物,包括说了什么,眼神暗示什么,什么没有说出来
使用的各种协调机制,如规则、规程
协作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将用到各种通信路径
如何共享和访问信息
分析结果可用于预测信息在流经认知系统时会发生什么情况,使用不同的技术配置和人造物品对当前工作有何影响。
设计协作系统时,应正确安排用户和系统的控制权。
- 参考资料
设计支持对话/协作/感知的协作技术等内容摘自: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901285
如果文章对你有价值,让你得到了一点小小的提升,请你关注作者,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新传小组长】,号内时常分享新闻传播的学习笔记以及新闻评论等内容。让他继续为你奋斗。如果你有疑问或建议,请留言告诉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