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先生的《密林中》,初读便觉疑惑,文章像极了单纯的笔录,没有中心,作者也没有给出结局,几个笔录之间的叙述差异巨大。反复咀嚼便觉有味,找到些蛛丝马迹,让读者去断定什么是真、什么事假,渐渐明白作者的用心,文章的深意。
主人公是谁,樵夫,捕快,过路僧人,老妪,盗贼,女人,武士(女人的丈夫)或是隐藏在幕后担任询问的检非违使(日本官职、似中国的廷尉)?作者营造的便是一种悬疑的气氛,不急着下定论,读文章时权且将自己当做检非违使,看看都什么重要线索。
表面上行文以‘樵夫—行脚僧—捕快—老妪—盗贼—女人—武士灵魂’的顺序进行,而通过对各个人物出场的时间顺序排列,并将叙述代入似乎能梳理一个完整的故事:昨日午时,武士与骑棕色马的女人行路,中途遇到行脚僧,而后盗贼瞥见女人容貌顿生歹心,设下陷阱,制服武士,玷污女人......捕快夜晚出更时,擒获盗贼并发现一匹棕色马......樵夫今日上山伐木发现尸体未发现凶器,报案,检非违使开始调查,询问行脚僧与老妪获知死者身份,讯问盗贼时他很干脆地认罪交代第一种事件经过,在寺庙中发现女人得到第二种事件经过,通过巫婆与武士的灵魂交流得到第三种事件经过。
文章经过大致如上,而对于谁杀的武士,凶器是什么,凶器又在何处,各执一词:
盗贼说,设计制服武士,女人负隅顽抗过,却终究成其好事,本想放过武士,却因为女人的谎言,与武士决斗,并在男人的决斗中用自己的刀杀死武士(确定武士已死),期间发现被骗女人已逃走,自己夺刀弓骑马逃走,最后被抓。
女人说,因为丈夫无能,自己被盗贼玷污,事后被捆的丈夫眼神居然透露出‘鄙夷’的冷光,自己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下昏迷;醒来后,发现盗贼遁走,万念俱灰下为了保住双方名誉决定与丈夫玉碎,在得到丈夫‘首肯’后,用短刀(确定)杀死丈夫,再次昏迷,苏醒后尝试自杀而不得所愿,最终只能到寺庙中忏悔。
武士却说,即便盗贼玷污了妻子仍不罢休,妄图用花言巧语哄骗妻子改嫁,而毫无廉耻的妻子竟然动了心,作为男人的自尊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更为恶劣的是妻子居然怂恿盗贼杀了自己;而同为男人的盗贼自然有着‘男人的尊严’,同情我并鄙夷‘恶毒’的妻子,这一点让我原谅了盗贼并与他产生了某种友谊,盗贼要处置妻子并将她的生死交由我决定,念及夫妻之情,我犹豫了;此时,妻子趁机逃走,盗贼解开绳子后带着我的刀和弓也走了;万籁俱静的密林中,因为贪念被骗(既然原谅了盗贼自然也原谅了自己),但被信赖的妻子出卖,真是上天的惩罚,我已毫无脸面苟活,拾起地上的短刀自裁,仿佛命运的折磨,经历一晚上我竟没有死,随后‘看不见的手’拔出短刀,我便死了。(而樵夫因为贪念似乎成为了罪人)
《密林中》虽短,将线索挖掘出来便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足见作者构思巧妙和隐藏在‘谎言’背后的深意。三个人的叙述都说自己杀了武士,而每一个人都有不可置疑的理由——若是换了另一个人,当时他也会这样做。
芥川龙之介笔下这三个人,各有合理的解释,并作出了自己的决定。谁杀了武士,真相到底怎样已然不重要,作者不给出明确裁定,而是把重要的篇幅留下,将对事情经过的描述推到读者面前,希望读者能够审视这些叙述,审视自己——若我也参与其中,我将巧舌如簧,我会毫不犹豫痛下杀手?
三次死亡,仿佛在平行的空间中,武士被杀了三次。武士的死是一个确定的结果,而过程悬疑不定,三个人为了掩盖自身的罪恶,各自编出一套经过、真假参合。此时内心闪念,武士是否可以不死,
盗贼为了自己的欲望,终究会置人于死地。
女人为了虚妄的名节,度不过俗世眼光,不得不抛弃更为重要的生命。
武士为了自己犯下的贪欲和失去的尊严,必须得到一个惩罚,惩罚或许达到了,但看不见的手带走了武士的生命。
三个人的叙述可能都是谎言,但在他们看来就是真相。武士死了,他们就得有个解释来掩盖自己的罪恶,告诉世界我是被迫的!这便是一种人性,不愿承认错误,所做皆有理由。好在,这种人性还没恶毒到对世界说,我是对的!在《密林中》文中,到底谁是主人公,是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七八个人,更是活着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