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姨妈跟我提到 她听的一节心理学课 讲的东西都特别到她心坎上 能感觉出来 姨妈很喜欢这节课 并且觉得收获颇多
夜里睡不着再细细品味 不禁让我想到两件关联的事情
我尤记得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 原本只是看到推荐顺手买来的书 读了前言和第一章后 我感受到了我读书以来最醍醐灌顶的时刻 其实想来应该不算醍醐灌顶 不过我也没有更高一层的领悟了 暂且觉得这是那种感受是醍醐灌顶吧 很多话我觉得简直就是人间真理 那段时间是事情很多 想法很多 思考很多的一段时间 叔本华的文章让我觉得就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的答案 正是这种感受吧 让我在那之后对哲学很感兴趣 并且慢慢总结出了我为了什么看书 即寻找内心的共鸣 姨妈对于那节心理学课程的感受应该和我的感受是一类的
印象中昨天还是前天看了一个分析 是红楼梦讲解里面的吗?就是许多人看书 是为了看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此 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不就是止步不前吗 在初中的时候就听过了李健的一句话 看书的时候要看稍稍难理解一下的书 我之前尝试过 但一直很难理解 尤其是有了上面的结论后 我更是很少涉猎对我稍有难度的领域
高中到时候 我曾经把王国维的学习的三个境界写在语文书第一页以激励自己 如此说来 读书应该也是分境界的 寻找内心的共鸣应该就是其中一层 再稍往上一层 应是根据书中的内容找到心中的答案 不过我描述过于直接和片面了 更贴切点的话应该是差一点就要燃着的火堆 书中的内容或逻辑或传达观点 就是那最后一把火 再往上 我真的可以说是才疏学浅 也写不出一整个完整的体系了 还需要后面的学习 经历 思考
因姨妈的几句话有感而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