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原道训》:“昔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墝埆,以封壤肥饶相让;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予。当此之时,口不设言,手不指麾,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使舜无其志,虽口辩而户说之,不能化一人。是故不道之道,莽乎大哉!夫能理三苗,朝羽民,从裸国,纳肃慎,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者,其唯心行者乎!法度刑罚,何足以致之也?”
上文有多种释文,下面的释文个人认为更符合逻辑:舜在历山开荒种地,为人谦和礼让,常常把自己开垦好的肥沃熟地让给无力耕种的鳏寡孤独者,把自己的粮食送给缺衣少穿的穷苦人。舜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周围的人。以前,人们常常因为田界划分的问题而相互争斗,但在舜的感召下,人们不仅对于田界问题不再斤斤计较了,而且还都争着要耕种贫瘠的土地而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
表率大到国小到家,众人相随,如果能这样,就不需要机器等强制手段了。
上古人们崇拜图腾,今人拜什么?心知肚明,且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