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福国利民的抱负,自己却没有学识,或生活糜烂,或一意孤行,他能达成伟大的抱负吗?所以PS发心,当然以“利他为先”,这是崇高的理想;要达成利他目的,不能不净化自己身心。这就是理想要高,而实行要从切近处做起。
PS在坚定菩提、长养慈悲心、胜解缘起空性的正见中,净化身心,日渐进步。这不是说要自己解脱了,成了大PS,成了FO再来利他,而是在自身的进修中,“随分随力”地从事利他,不断进修,自身的福德,智慧渐大,利他的力量也越大,这是初学PS行者应有的认识。
@摘自《菩萨心行要略》
对照导师的这段文字看自己,甚是惭愧。在状态好的时候,满满的福国利民的抱负,也把张载的横渠四句教挂在嘴边,但是不如意时,就陷入“漩涡”(非世人所犯的大错,但都是不利于形成好习惯的行为)、“一意孤行”,真的没有做好自净身心的工作。
导师说要随分随力地进修、精进,而我自己某个时间段的所作所为,是随分随力地“堕落”,比如玩手机的小游戏,没有节制的看电视,虽然不是什么恶劣的行为,但是却很耗费时间精力,重点是形成习惯之后,每天都会忍不住去做,从而导致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初稿2023/1/7
人的情绪起伏,心念变化,常被拿来自我苛责。
自认为情绪稳定,才是王道
慢慢发现觉察情绪有起伏、心念有变化,就值得肯定了。不怕错,只怕不改过。吾一日三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所谓“随分随力”,必从自知出发,如果没有自知,则必然会患得患失,或者落入什么都无所谓的境地。
想起导师在《平凡的一生》写自己生病的状态,病着就睡、就休息,待病有所好转,有些力气,就提笔写作。写不动了,就停下来。有多少力气就写多少,一辈子下来,导师竟写了700万字的作品。
学习导师的精神,常常观照,努力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