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4~5

作者: 轩窗翰墨 | 来源:发表于2024-09-24 18:51 被阅读0次

    原文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yù) 若。有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gāo) 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yù) 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人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译文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想法了,请问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你先斋戒,我再告诉你。有所用心去做事,难道容易成功吗?这么容易就成功,就不合乎自然之理了。”颜回说:“我家境贫寒,已经几个月不喝酒、不吃荤了。这样可以算是斋戒吗?  ”孔子说:“这是祭祀方面的斋戒,不是心的斋戒。”颜回说:“请问什么是心的斋戒 ? ”孔子说:“你心志专一,不要用耳去听,要用心去听;不要用心去听,要用气去听。耳只能听见声音,心只能了解现象。至于气,则是空虚而准备响应万物的。只有在空虚状态中,道才会展现出来。空虚状态,就是心的斋戒。”颜回说:“我在不懂这个道理以前,肯定自己真的存在;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发现自己未曾存在。这样可以说是空虚状态吗 ? ”孔子说:“非常透彻了。我告诉你,你可以进入世间的樊笼游玩,不再为虚名所动;意见能被接纳,你就发言;意见不被接纳,你就缄默。没有执著也没有成见,一颗心就寄托在‘ 不得已 ’上,这样就差不多了。”

    解读

    这段对话由颜回求教如何进益展开。孔子提出“斋”,颜回理解的“斋”是不饮酒、不茹荤的祭祀之斋,但孔子指出此非真正的“斋”,真正的“斋”是“心斋”。

    祭祀之斋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和约束,通过控制饮食等行为来达到某种宗教或礼仪上的要求;而“心斋”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和修养方式,是对内心的涤荡与净化。

    耳朵的功能局限于听闻具体的声音,心的作用在于与外物契合对应,而“气”是虚空的,能够以虚静的状态等待万物的进入和呈现。“唯道集虚”,只有达到虚空的境界,道才会汇聚而来。这种虚空的状态,便是“心斋”。

    文章以颜回与孔子的对话形式展开,通过师徒之间的问答,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娓娓道来。这种对话形式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和接受,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文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阐释“心斋”的境界和方法。如“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将认知的层次和方式通过“耳”“心”“气”的比喻形象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从外在感知到内心体悟,再到空灵虚静的境界提升过程。

    这段文字虽然篇幅不长,但语言简洁凝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每个词句都经过精心雕琢,富有深意,需要读者反复品味和思考。

    “心斋”的思想强调去除内心的杂念和欲望,达到一种空灵虚静的境界。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诱惑,内心常常充满焦虑和浮躁。“心斋”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学会静下心来,回归内心的本真,保持心灵的纯净和宁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人间世》4~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bc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