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昌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贵阳市太平路小学上四年级。班主任是窦家璧老师。窦老师高高的身材,有着大家闺秀的容貌,她性情温柔贤惠,待人和蔼可亲。窦老师的父亲是民国时期贵州省教育厅长,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窦老师只养育了一个女儿,一家三口和当时大多数有四五个儿女的人家相比,她们家是比较宽裕的。
当时窦老师教我们班算术课,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上课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学生有什么问题他总是把当事学生叫到一边,轻言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很少当着大家的面批评学生。
那年月闹饥荒,城里人家虽有定量粮油供应,但每个人每个月就只有几斤米和十几斤包谷面,几两菜油。从粮店把包谷面买回来,有些时候有点米加在一起熬,大多数日子就是包谷面加水在祸里熬,水多面少,再加一些牛皮菜就成了充饥的主食。我们家人多,一个大沙祸熬一祸包谷稀饭两三下就被几姊妹抢光了,母亲和外公只能吃祸底的糊祸巴。那年月吃这些清汤寡水的包谷稀饭,没有营养,人人多面黄肌瘦,很多人得了浮肿病。我经常饿得昏头晕脑,早上起来看见屋里的东西在转,我当时是班长,每天上课要喊起立,还得硬撑起来去上课。好在家就在学校里面,离教室近。有一天上午才上了两节课我就饿得发心发慌,急忙回家去用一个小搪瓷缸熬包谷稀饭吃,正吃得津津有味,抬头看见窦老师站在家门口,第一次听到她大声说:“全班同学都在等你喊起立,你却在家吃包谷糊糊!”我一时无地自容,马上站起来和老师一起去教室,路上老师没再批评我,她给我一张饭票:“你们家人多,吃不饱,下午到教师食堂去吃顿饭。以后上课不要跑回家,你是班长,影响不好!实在饿得慌,舔舔辣椒面就提神了!”她接着拿了用报纸包的一小点辣椒面给我。
有一次上算术课,窦老师在黑板上做四则运算示范题,她一边写一边讲解,最后算出结果。我在下面边听边跟着进行运算,最后我算的结果和老师算的不一样,我连忙举手跟老师说,老师听了之后就对全班同学说:“吴鹏昌同学说他算的结果不和我的,是谁的对呢?那就请他上来给大家演算,大家说好不好?”顿时全班同学都大声说:“算了吧,老师咋个会错呀!”我当时学习成绩是班上一二名,胆子蛮大的,立马上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写起来,不慌不忙地列算式,最后写出结果。好些同学也在下边算,结果和我的一样,这时最后一排一个大人说“吴鹏昌同学算的结果是对的!”我一回头看,天了!是校长在听课,这时讲台上的窦老师脸上一阵通红!校长走上讲台对全班说:“老师不是圣人,也是会有错的,今天你们班长大胆地提出问题并且纠正老师的错误,我要表扬他!你们要学习他这种认真精神……”下课后窦老师叫我去办公室,我一路上忐忑不安,认为窦老师要批评我。走到了办公室,老师从办公桌里拿出几块麦麸饼干(当时要凭票供应)递给我:“谢谢你了!今后我备课时得反复运算,免得再出差错!”
放学后回到家里,窦老师正好在我家,母亲忙说:“快快谢谢窦老师,她又给我们家一袋包谷面!”“不要谢了,我还得谢谢你家大公子,他今天在班上帮我定正了一道算术题……”窦老师笑嘻嘻地边说边走了。我目送着老师的背影,心里一阵感慨:窦老师对我们学生真宽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