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念三千(四)

一念三千(四)

作者: 净霞_whx | 来源:发表于2017-03-08 10:50 被阅读0次

附录:关于《“一念三千”的修行规定》的通信43

达照致方广锠(2002年1月1日)摘录

前两天,写了一篇《“一念三千”的修行规定》,也一并发给您。因为发现许多人对这“一念”的理解有问题,我作了较为大胆的呼吁,对“一念”中所含的十法界“性质”进行剖析,主张:在任何一念(无论是善、恶)当中,选择“灵明觉知”的佛界性质就是圆教大修行。还请您指教!

方广锠致达照(2002年1月1日)摘录

关于天台一念三千的文章拜读。理清了谬误,指明进道。很好。天台的修持有理路可循,比禅宗易于入门。……文章是看懂了,也明白任何一念都具十界。问题是什么叫“当下具足的灵明觉知”?如何在当前刹那生、刹那灭的一念心中选择这一“当下具足的灵明觉知”?选择以后又怎么一个“从之”?所选择的是一念心中“当下具足的灵明觉知”,能选择者为何?

这都是修行上的问题。请指教。

达照致方广锠(2002年1月16日)摘录

关于选择“现前一念灵明觉知”而“从之”的修行方法,我的看法是:无论哪一念生起来的时候,首先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即具十界的十种状态)。其次在这复杂的心理状态当中选择“觉知”的性质,全神贯注在“觉知”之中,而不被其余九种性质所牵缠,也就是不被“无奈”、“不满”等九界的性质所左右。能选择的是能够知道自己打妄想的能知,所选择的是妄想本身的觉知(如贪财,知道有财,我想要,等等的知),而当注意选择这“知道有财”的“知”的时候,能知、所知也就浑然一体,只一“觉知”,除此“觉知”之外,更无能知和所知之别,此时即是所谓的“见性”,见性之后,就在根尘相对的时候(由于过去的习气,而生贪嗔等念头)不随“九种性质”转,唯住在“觉知的性质”中,此时又是能、所浑然一体。关键在于:“行起解绝”!不随万物所转,而能了知万物。不妨利用一次生气的机会,全神贯注在“觉知”之上,此时一切“无奈”、“着急”等等是否当下断除?“能全神贯注”的就是能知,“能生气”的就是所知,当只是选择“所知”的时候,能知、所知也就浑然一体!而对事物(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却不受事物(事情)所缚。问题在:所谓“一念”,刹那刹那生灭,如果不选择“觉知”而全神贯注之,则随烦恼业习流转;如果选择“觉知”而住,则念念不停而不随烦恼业习流转。

关于这选择“觉知”的力量,又有四个阶段的不同:一是妄念(如贪心)起来之后偶尔能够选择觉知,但有时力量不足,依然被外境所牵,陷入九界的性质;二是妄念起来后只要一注意就能够选择觉知,但常常又忘记了“注意”;三是只要有妄念生起来,就能够选择觉知,但没有妄念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选择觉知了;四是有无妄念都一样,有妄念就选择觉知,无妄念就灵知不昧、孤明炯炯,所以叫它“灵明觉知”。这就是选择佛道可从的修行。

问:什么叫“当下具足的灵明觉知”?

答:本无形象,难以描述!但这里可以方便借助“遮”的方法,从两个方面来了解:一、“一念不生44,了了分明45”,当一个念头都没有的时候,并不是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是无记状态在发愣,而是对身边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只是知道,却没有任何一个概念(如看到红色,只知道是这样的,却没有什么“红”的概念在头脑里面,长短方圆也是这样),此时的“知”,便是灵明不昧的“觉知”。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46,这是指在六根对六尘的时候,就产生种种意识分别,有各种念头生起来,而各种念头的本身就具有“觉知”(有念就有“知”,没有无“知”的念头),每个念头的觉知都是一样,不会因为念头的善恶好坏而改变觉知本身的性质,它不会停留在某一个念头上,也不会离开任何一个念头(如看到红色,也用“红”这个概念与其相搭配,甚至是喜欢的红色生贪心,或不喜欢的红色生嗔心,只是知道有这一系列的心念而已),念念不停,心心无住,此时的知,便是“无住生心”的“灵明觉知”(如生气发火,照样继续发,只是内心中没有被动的无奈,而是就事论事的一种理所当然,其结果是对自对他都有好处;如果不选择觉知,而任心无奈着急地发火,就算对他人有好处,起码对自己是有烦恼的,也没有好处,对自己的生命来说是不正常的)。问题是它本身就“无住”(想让它住也是白想),并非“让它无住”它才无住。抛也抛不掉,留也留不住,所以说它是“当下具足”的“灵明觉知”。

问:如何在当前刹那生、刹那灭的一念心中选择这一“当下具足的灵明觉知”?

答:一念心虽然是刹那生、刹那灭的,但是我们这“一念心”也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当注意到要选择“觉知”的时候,这一念已经成为过去,但下一念还没有来到,尤其是对一件事物产生贪心或嗔心时,这些烦恼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并非一个两个的刹那生、刹那灭就能了事的,而当自己选择了“觉知”,并加以全神贯注时,这种烦恼延续的时间就可以得到减少,甚至于消灭,这随个人的力量而定,如上所说。关于“如何选择”?还是全神贯注在“觉知”上,能知、所知浑然一体,而此时的心态,不再被“无奈”等九界的性质所束缚。这样,生命中出现的任何情况,都是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不但不会障碍我们,而且使我们的生命呈现出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景象,真所谓“妙用恒沙”啊!

问:选择以后又怎么一个“从之”?

答:一般来说在看到自己生起烦恼(如贪心等)的时候,知道烦恼不好受,但就是无法制服它。现在不是去制服烦恼(如贪心等)的本身,而是先找到烦恼本身具有的“觉知” (如贪财,知道有财,我想要,等等的知),然后全神贯注在这“觉知”上,能知、所知也就当下浑然一体,不被“无奈”等九界烦恼所转了,这里的“全神贯注”就是“从之”之意。

问:所选择的是一念心中“当下具足的灵明觉知”,能选择者为何?

答:这里有两个步骤:一是先看清楚自己一念心中的灵明觉知,即所选择的“觉知”,二是全神贯注在所选择的“觉知”上,也就是“行起解绝”,能知、所知浑然一体。此时,有话可以继续说,有事可以继续做,既不问能知所知,亦不管好事坏事。其实,当体全是,无名无相,而不妨种种名种种相;无可言说,而不妨尘说刹说!

相关文章

  • 一念三千(四)

    附录:关于《“一念三千”的修行规定》的通信43 达照致方广锠(2002年1月1日)摘录 前两天,写了一篇《“一念三...

  • 一念三千之觀法

    一念:即任何時候都是當下一念,任何一念都是剎那生滅,當體即空。 三千:此一念緣三千諸法,具十如是:性相體力作、因緣...

  • “一念三千”与“无念”的不同

    问:何谓“一念三千”?与“无念(一念不生)”两者之间有何不同? 答:这你考倒我了。说到“一念三千”,我们在此地不能...

  • 一念三千

    大地是世间万物的根基,天空是星辰的归宿。大地渴望去触摸闪亮的星,当白昼无意中遮掩了星星的光芒,月光的普照就...

  • 一念三千

    佛魔天地间

  • 一念三千

    今年打工的这个钱确实不好挣!疫情影响耗穷了很多本来生活就不宽裕的人,去新疆的人遇到疫情影响“秋耳”没法卖了,去西藏...

  • 一念三千

  • 一念之间

    身有慧根心有魔, 不欲成佛任蹉跎。 渡尽红尘三千客, 一念如来一念魔。

  • 《一念,一念…》

    一念执着,一念蹉跎, 紫陌花婉,群英漫卷, 繁华三千似云烟, 飞絮满地殇。 一念相知,一念相离, 九曲回廊,断鸿声...

  • 达照法师:一念三千(二)

    二、“一念三千”的组织 “一念三千”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论题,是智者大师一生弘法的思想结晶,也是由他自己亲证佛法的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念三千(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hb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