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父母一辈都学会用微信了,然后,大家都被逼学会了一个新功能——分组可见。俺的母亲大人、父亲大人微信还不会用,可是俺老公的父亲大人会用啊,还加了我好友,于是,我果断屏蔽掉。
为什么?网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发一句“也是醉了”,爸妈说少喝酒;换个头像,爸妈说没个正经赶紧换回来;发个肯德基麦当劳,爸妈说垃圾食品;发买了个新包,爸妈说不知节俭浪费钱……要一个个解释完,心累啊~
机智的孩子索性分组可见,甚至直接屏蔽掉。微信本来可以成为父母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可在一些孩子看来,微信已经成为了父母控制渗透的又一便捷工具。日记本还带个锁的,而朋友圈,父母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然后横加指责,那还不赶紧跑啊!
腾讯在年初的时候发布了一个《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52%年轻人的朋友圈屏幕了父母,包括了我。
我的小孩已经五岁了,很快就要上小学,很快就懂得怎么用微信、怎么发朋友圈了,为了避免被她屏蔽朋友圈,我可是要提前做好准备的。
1.减少我的控制欲
对于孩子,父母有一种由阅历优越感衍生出的控制欲。
“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你听我的准没错。”
“你妈你爸是过来人,你听我的准没错。”
在父母的家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有一句话叫“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孩子都已经九十九了,是不是就可以让他自己作主、不再事事为他操心了?这是爱,还是以爱为名义的束缚?
龙应台说,“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既然不必追,也就别想着让孩子走你预设的轨道了,也别想着孩子事事照你说的做。
2.减少对孩子的关心
让父母与孩子成为朋友很难,因为父母对孩子本来就有养和育的责任,这是无可非议的。有人说,母者,牧也,牧羊人的责任就是把羊赶出羊圈,找一块水草丰茂的地方让羊吃草,同时在远处观察着周围的安全隐患。待羊吃饱喝足后,再把羊赶回羊圈。
牧羊人还会关心羊吃的每一根草是否青绿,是否咀嚼到位,水是否喝够了吗?不会,但我们父母会。我们会担心孩子的衣服是否穿得够,他是否吃得饱,他今天的水是不是喝足了,他是不是开心……直把人压得透不过气。
儿女自有儿女福,把对他的关心适度收起来吧。就如放风筝一样,你不放线,他又怎么飞得远呢?
3.多关注自己
在你家,谁是第一位?这还用说,当然是孩子啊!君不见那么多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吗?
这大概是绝大多数家庭的真实写照,夫妻二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几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现在二胎放开了,这个中心可能变成两个孩子了,但依然不改变孩子为中心的本质。
爱如同手里的沙,握得越紧,留下的越少。不如将这点爱分一点出来,好好关心下自己吧。有空去做个spa,去找朋友聊个骚,去找个啥学习下自我提升,总比整天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强,说不定因此有了共同语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