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照例陪在儿子旁边看他写作业。
小家伙一年级。因为在市属小学,作业负担没那么重,一年级的生活在我看来也是挺快乐的。前段时间过年可能是伙食太好了,小家伙的脸蛋又圆了一圈,鼓鼓的小肚子都顶在书桌上,我在心里乐了一下,最起码,我这个妈妈还是称职的。
写了不到十分钟,小家伙开始躁动了,妈妈,我想起一件事情,我去拿抄作业本,自己边说边往外走,两分钟又回来了,走到书桌前,声音都要变了“妈妈,我的抄作业本不见了”。我很诧异,“抄作业本不见了这种小事情为什么要哭呢”“不见了没有关系的宝贝,实在找不到了我们再去买一个就好了”我过去心疼的抱住他,小家伙的脑袋拱到我怀里抽噎了一下又抬起头说“那个本子是要交上去给老师批改的”“没事,你告诉老师说你本子丢了,没关系的”“那可是我的贴贴纸就没了,我只有一张贴贴纸”说完了一揉眼睛,啪啪,两颗黄豆大的泪滴浸湿了我的衣服。那一刻,我好心疼。“没关系的儿子,你做的好不好跟贴贴纸没有多大关系,妈妈看到了,爸爸看到了,老师也会看到的呀”我用力抱了抱儿子,他才把头抬起来,擦了擦眼泪,坐到书桌那里去写作业了。
我却一下子平静不下来,想到刚才小家伙那抽噎的神情,恨不得马上飞到教室在儿子的名字下面多贴几张贴贴纸。转而我觉得我应该给班主任了解一下了。在给班主任老师发微信前,我再次询问了儿子贴贴纸得到的方法,大概了解了下是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我问他你举手了吗,他说我举了,但是没有被老师提问到。小家伙身高比较高,都是坐在最后一排,基本处于老师的余光之中,所以被老师上课忽略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一下子记得去年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我坐到儿子后面听课,一堂课下来,老师提问了十几次,儿子也举手了十几次,一个问题大概提问了4/5个孩子,小家伙只被叫到了一次,而比较积极的孩子被叫到的有的有四次之多。没有举手的无一例外都没有被提问。
老师的关注点是有限的,站在课堂上,有的老师喜欢固守阵地,站在讲台上不动,叫到回答问题的孩子有时候自己是不记得的,就看看谁举手了就提问谁。作为一名老师,我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我得到了自己肯定的回答。我也是这样,大多数都是提问举了手的孩子。而举手的孩子基本上占了班级人数的20%,他们是一群大多数有表现欲望的孩子,而且思维敏捷,或者是纯粹是有表达欲望,答案不一定对的孩子。这时候老师往往就会选择举手的孩子来回答。一来是举手的孩子基本上会给肯定的答案,有利于老师进一步的讲授,另一个是也省去了孩子答案的不确定性被学生带去另一个维度的麻烦。我从来不觉得上课提问的时候要不要提问举手的孩子是个问题,可是今天我纠结了。因为,恰巧我儿子,就是那个上课不主动举手的人。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基本上是小学生的生存法则了。这需要什么解释吗?
回到学校,我迫不及待的去请教隔壁办公室,隔壁办公室是英语办公室,恰巧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我委婉的把问题提出来,英语老师回答的很痛快,是啊,都是提问那些举手的人啊。我顺着她的问题往下问了一下“你有没有想过,每次举手回答的基本上都是那20%的孩子,这样一年下来,可能我们有80%的孩子没有提问过,他们没有表达过,是他们不想表达吗?”“我们为什么要管那些啊,他们有要表达的权利自己不去争取,为什么要为他们感到可惜啊?现在的社会多现实啊,优胜劣汰啊。”“可是,如果我们偶尔的一次提问那些不举手的孩子,他们会不会也变得更积极点儿呢?”我只是嗫嚅了一下,没有说出口,我不想用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别人。
我又去问了其他的老师,大部分老师还是印证了那个观点,我只提问举手的人。不举手的人呢,基本上没有提问过,除非他在开小差,用提问的方法来引起他对课堂的注意力,而不是为了真正的提问他。难道真是这样吗?我们应该怎么提问呢?
回来后跟同办公室同事商量,他给了我一个办法,我们可以用扑克牌,按照人数编排学号,提问的抽回来,保证下次他不再回答,下次回答的人数要从剩余的扑克牌里抽取,我一下子觉得太敬佩了,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虽然这个时候举手反而成了累赘的事情。
可是如果我们不去提问那些积极的孩子,让孩子品尝下积极争取的滋味,不也是失职了吗?老师好难当啊,你是怎么提问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