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作者: 语文教学资源网一胡应 | 来源:发表于2017-05-14 00:08 被阅读0次

     前记: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新寨村马中岭仏佬族自然寨有一夫妻树,树龄千年,难于一见,故此作记,以遗后传。

    夫妻树近景(2010年)

      据传,古时有位仙女不耐天上寂寞,私下凡间,被马鬃岭秀丽风光所迷,流连于此,以山花野果为食,狼群猕猿为伴。后在山中与仫佬族青年阿木邂逅,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不久结为夫妻。村中一地主见仙女花容月貌,垂涎三尺,顿起强占之念。夫妻俩只好逃到荫蔽的红稠树下,倚树建屋,以猎为生。深夜,地主携众欲抢仙女,阿木奋起反抗,只惜势单力薄,惨遭杀害。仙女宁死不屈,遂于树上自缢身亡。后两树之间竟长出虬枝,彼此相接,永世不离;且旁生幼树一株,即夫妻之子,享大树给养,今开枝散叶。后世人作《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居易作《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鉴此,又称“生死树”或“鸳鸯树”。

    两人方能合抱

       后记:炉山,原名清平。春秋时期属牂牁(牂柯),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属且兰,隋、唐属宾化县,宋属合江州。明、清时期置清平堡、司、卫、县或凯里司、卫、县。民国三年改称炉山县,1958年复称凯里县,1983年设立凯里市。“凯里”系苗族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仏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仏佬人的田那个地方”)。凯里市原为炉山县。炉山县汉为故且兰地,元朝时麻峡(今麻江县)县地。明洪武初年置清平堡,二十年(1389)置清平长官司,三十年(1397)改为清平卫。明弘治七年五月(1494)置清平县,隶都匀府。清康熙七年(1668)并入麻哈(今麻江)州,十一年(1672年)复置清平县,四十一年(1702年)凯里安抚司并入清平县。民国二年(1914)清平县改为炉山县。1949年11月炉山县获得解放,中共炉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时宣告成立。同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宣废除旧的乡、镇公所,建立新的乡、镇人民政府。1950年,废除保甲制度,建立村级人民政权。1951年1月27日,在中央慰问团的关怀下,凯里区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为贵州省第一个苗族自治区。1952年9月,炉山县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1956年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确定凯里为州府所在地。1959年1月,炉山县、麻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合并为凯里县,1961年8月4日县相继分置,炉山县仍为凯里县,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设为凯里市(谨考)。

    夫妻树旁育子树

                                    二0一七年五月十三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mf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