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离开,猝不及防……不光是自己的至亲悲痛,连我们这些从未谋面的人也心疼。
当我知道学生的父亲去世时,怔了!那很年轻啊,多大了?什么原因?孩子怎么面对……
问题很多,但一句话也没说,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尊重。而且当时孩子还在上课,她还不知道,她与同学嬉笑的脸上,放着少年纯真的光芒!
再上课,那个空座位深深刺了我的眼睛,有点儿慌乱,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办公室也有人谈到了这件事,但仅是当作新闻性谈资的。从这件事上,我再次佩服M老师。她把事情做到细致入微,包括家长,包括任课老师,但却没把这件事当作话题,我始终认为拿别人家的事当话题实在无聊。况且,这悲伤的黑洞,并不是外人一句话就能填上的。
我尤其害怕那些自以为是的热情人,害怕有同事知道了去追着学生安慰,害怕向别人介绍某班某某的父亲去世了,害怕在学生刚要安静时又一通可怜。
其实我倒是挺想抱抱她,即使不说话,也想给予一丝安慰,哪怕一瞬间。但是我一如既往地上课,只是偶尔多瞟几眼,还是趁她不注意;我照样考试批试卷,只是多关注了她的卷面,依然书写工整,依然是A,但最后附加题没做(速度慢了?)。
有众多的父母们,在忙着———忙着晋级,忙着加班挣钱,忙着应付领导,忙着结交朋友。
也会想:等忙完这个项目好好陪家人出去玩一趟;等干完这届就辞职;等孩子考上大学我就歇歇……
有很多明天,是等不到的。所以不管是心理学还是修行修禅,都提醒“活在当下”,这不是种方法,而是最最基本的生活状态,但又有很多人做不到———要么抓住过去不放,要么为了未来焦虑。
生活中诸多烦恼和不如意,与死亡相比,至多是擦伤。活着是硬道理,活着就有诸多机会和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