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小米辣~
今天的内容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最后两章的笔记。
第七章 有效的决策
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
有效的决策,长治多种不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长次,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
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求先有若干种不同的衡量方案,再自其中选取最恰当的一种。
好的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判断中选择。所以,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为什么该有反面意见,主要有三项理由:
1. 唯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
2. 反面意见本身,正是决策所需的“另一方案”。
3. 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
有效的管理者绝不认为某一行动方向为“对”,其他行动方向均为“错”。他也绝不坚持己见,以自己为“对”,以他人为“错”。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步会先找出为什么各人有不同的意见。
什么时候需要决策?如果继续保守成规,情况就会恶化,那就必须做出新的决策。遇有新的机会来临,而且这个新的机会至关重要、稍纵即逝的时候,也必须立刻做出新的决策。
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有时候不做任何改变,事情也不会出问题。
我们的问题通常多是如何改进,而不是如何做真正的变革和创新。对这类问题,虽不做新决策,我们同样能够生存,但有了新决策,情况也许会变得更好。在这种情形下,有效的管理者会做比较:做了新决策,可能有什么收获和风险;不做又可能有什么损失。
实际上,只要遵循下面两项原则就够了: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有效的决策者,会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而不会只采取一半行动。
每一位知识工作者有效决策能力的高低,决定其工作能力的高低。
第八章 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管理者必须在他的组织里开展有效的工作,否则就对不起聘用他的组织。
要做到卓有成效:
1. 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
2. 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管理者如果能着眼于贡献,那么他所重视的就应当不仅是“方法”,而是“目标”和“结果”。
3.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
4. 第5章“要事优先”和第2章“掌握自己的时间”互为呼应。
5. 最后几章研究有效的决策,其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
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管理者如能卓有成效,则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肯定能够提高,而且个人的眼光也肯定随之提高。
管理者有效性的发展,其实是对组织的目标和方向的挑战。
现代的社会是大型组织的社会。现代社会的运行不但有赖于大型组织的生存,亦有赖于大型组织的有效性及其绩效和成果、价值观和标准,及自我要求的提升。
做自己管理者都必须力求有效,都必须培养有效性的习惯。他们必须学会掌握良机,学会消除问题。他们必须能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懂得衡量工作的优先,做重点的努力,而不能凡事均浅尝辄止。
提高管理者的有效性,是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希望所在,也是现代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大保障。
因为管理者本身是最重要的知识工作者,管理者的水平、管理者的标准和管理者对自身的要求,都对其周围的其他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方向和奉献,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既要通过组织的绩效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力求实现个人的成就,以满足个人的需要。
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只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这两种社会需要相辅相成,总而言之,卓有成效确实是必须学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