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过一篇课文,是中国家喻户晓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当时得到的启发是表达了人们对封建社会剥削的反抗。
最近几年我才想明白,王母娘娘是正确的,她是为了救织女脱离苦海。
“在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原本是天上、人间,天各一方的天仙和凡人,织女偷偷下到凡间玩时,被憨厚、勤劳的牛郎所感动,两人结成了夫妻,成就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童话。
而当王母娘娘知道后,因为织女违反了天庭的律法:禁止天仙擅自与凡人婚配。在天兵天将把织女押回天庭的路上,牛郎紧追不舍,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为保天条尊严,拔出头上的神簪,凭空一划,便划出了一道无边无际的天河,把织女和牛郎拆开。
后来,两人情比金坚,感动了王母娘娘,使她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法外施恩,下法旨让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算是法理之外的人情,给这一对艰辛的恋人有了个期望,也给了凡间的人类对美丽爱情的一丝向往与追求的动力。”
小时候看神话故事都看的很浅薄,哇塞,牛郎织女是真爱,好感动,王母真坏,是拆散有情人的老妖婆。
然而事实却是织女在天上呆闷了,于是偷偷下凡到河里洗澡,不巧被牛郎看见了,那头牛教牛郎偷走织女的五彩羽衣,这样她就飞不走了,就能留下来给牛郎做媳妇,牛郎照做了,织女走不了了,就跟他回家,从此日夜织布,还生儿育女。
还说什么牛郎从小憨厚老实,正经人会听别人唆使去偷人家姑娘的衣服吗。
牛郎就代表着那些又穷又苦又没什么社会见识深山里的男性,不用正当途径去求偶,用下三滥的招数偷女孩衣服逼迫人家给他做媳妇,牛郎的条件在现代就是那些优胜劣汰多余的男性人口。
有人说织女就是爱上他了啊,织女可是王母的孙女,人家是仙女,从出生起各种高大上名牌货还穿五彩羽衣,除了织彩霞和云朵外,没事就可以飞来飞去喝仙露,上人间入大地。
一个吃遍美食,穿遍美衣的仙女,会爱上一个偷她衣服、灰头土脸、没见识的男人吗?就像刘亦菲会爱上从大山来到城市建筑工地打工的搬砖小哥一样,这恐怕是魔幻故事吧。
退一万步讲就算织女真的喜欢他,愿意跟他回家,他们生活一段时间也是没办法继续在一起的,三观、生活方式哪哪都不同,一个以前睡席梦思的小仙女让人家睡在牛棚里,天天被蚊虫苍蝇叮咬的浑身肿掉、烂掉,没日没夜的织布、生儿育女,还要美其名曰这就是爱。
压根没有的事好吧。
王母虽然强迫织女和牛郎分开,但王母可是天界最有权利的女性,她并没有虐待殴打织女去做苦力,相反让她继续做高大上尊贵的小仙女,之所以答应每年七夕和牛郎相会,真正的目的是让母亲见见两个孩子,织女可是天天都可以见到她的孩子,而牛郎一年才能见她一次,因为天上一天凡间一年。
对了,牛郎一直没有把她的五彩羽衣拿出来,就是为了防止她逃跑,没有爱,只有控制压榨和人性的自私,细思极恐啊。
之所以是古代的神话故事,是在封建社会里衍生出来的,放在现代的话,其实就是一个穷坏蠢男性,通过各种方式偷抢拐卖,逼迫条件比他高出n倍的女性为他繁衍后代。
都是三观不正,逻辑思维架构有问题的糟粕。
心好凉,这就是神话故事里藏的毒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