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锅上的家庭

作者: 陈奕和 | 来源:发表于2022-12-31 17:30 被阅读0次

    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师,奥古斯都-纳皮尔和他的老师卡尔-惠特克共同完成的一本书——《热锅上的家庭》,为你揭秘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

    说到家庭经营这个话题,很多人可能会嗤之以鼻,家庭还需要经营吗?在一些人看来,只要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好人,每个人都掏心掏肺地对其他人好,这个家能不幸福吗?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很多的家庭悲剧发生,其原因往往不是因为某些人“坏”,而恰恰是因为他们太“好”了。

    掏心掏肺地想要把自己认为的“好东西”给对方,反而深深地伤害了对方,也伤害了自己。本该亲密无间的家人,却矛盾重重、恶意相向,给彼此带来的伤害最深。

    上个月,青岛发生了这样一场家庭悲剧:一位做律师的单身母亲,忙完一天的工作疲惫回家。15岁的女儿谎称给妈妈按摩,却趁着母亲不注意,勒住妈妈的脖子,直到母亲失去呼吸。这位才上高一的少女和妈妈的尸体待了整整两天,直到警察破门而入。

    更让人痛心的是,这位妈妈真得很爱孩子,是爱到了骨子里的那种爱。妈妈生前曾给女儿写了一首小诗,诗里提到:“你一直一直/是我心中/蓝色的忧伤。掬你于口中,怕热度焐伤了初春的嫩芽;捧你于手中,怕温度融化了初冬的雪绒花。”然而女儿回应给妈妈的,却是一条染血的绳索。

    问题是,这真得是女儿的错吗?据女儿说,她快要被“爱自己”的妈妈逼疯了!为什么妈妈的“爱”落到了女儿眼里,就成了要逼疯自己的行径呢?

    这样的惨剧不是个例。最近几年,弑母弑父案件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孩子虽然没有对父母动刀,但却选择了当着父母的面自杀,用自己的死亡实施最后的报复。这一幕幕悲剧不禁让人们开始反思:我们的家庭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是孩子们的压力太大、承受压力的能力太低?还是父母的要求过高,给孩子平添了太大压力?有些人武断地把罪魁祸首归到“叛逆期”和“更年期”上,归罪到抑郁症和精神疾病上。但问题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以上这些问题,在我们今天共读的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本书中接受治疗的这个家庭,其矛盾也集中在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问题少女”身上,她和妈妈大吵大闹、夜不归宿甚至扬言自杀。在家庭治疗师的帮助下,这个四分五裂的家庭学会了理解和倾听,最后重建爱的信仰,获得了新生。

    本书通过这个案例重点讲述了以下四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家是一个相互牵引的系统。

    当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融洽时,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汲取其中的正能量,快乐、友善、互帮互助、互相赞美。反过来说,每位成员的快乐又会投射到家庭系统中,让家更有吸引力和治愈力。此时的家庭系统就是一个积极的、正向循环的好系统,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反之,当某位家庭成员出了问题,就意味着这个系统开始恶化,系统和成员之间的羁绊也会变成负向循环。

    第二个观点,情感转移是家庭关系的最大杀手。

    原本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彼此之间都应该有关爱的电流,当电流受阻时,有的家庭会积极查找原因,努力解决,但有的家庭就会逃避,把情感转移到其它地方,比如工作,或者其它的家庭成员。其实,这也是一种出轨,是一种精神上的出轨,而这是对家庭关系杀伤力最大的凶手。

    第三个观点,家庭关系的处理也要张弛有度,既要亲密,也不能失去自我。

    一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要有个限度,过于疏远会让整个家没有人情味儿,但过于亲近也会产生问题。家庭成员会产生越来越强的依赖感,渐渐失去了心理上的独立性,变得越来越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而对另一方来说,这种依赖感却是一种“情感绑架”,日久天长会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第四个观点,要正视原生家庭的问题,勇于和过去的自我决裂。

    我们没办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有些人一生都会陷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但有的人会积极突破原生家庭的茧房,获得新生。

    这本书回答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什么样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并不是说这个家不会再有任何矛盾,而是说遇到矛盾后成员不会遮掩和逃避,而是有足够的勇气敢于面对、积极自救,并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探索新的系统性平衡格局。

    每个困惑于家庭关系的书友,都应该捧起这本书细读深思,并把汲取到的智慧应用到我们的家庭中,相信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家庭更幸福。

    本书作者是一对师徒,老师是卡尔-惠特克医生,学生是奥古斯都-纳皮尔医生。两人基于多年的家庭治疗经验写成此书,以帮助更多的病人构建更加幸福的家庭关系。本书于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成为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第一个主题:谁是破坏家庭关系的罪魁祸首?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意思是说家家都有或大或小的矛盾,没有一家是十全十美的。而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巧合的是,托尔斯泰自己的家庭就被列入了“不幸者”之列。托尔斯泰和夫人因为爱情结合在了一起,却因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渐行渐远。爱恨交集之下,80多岁的托尔斯泰愤然离家出走,几天后孤苦无依地病死在离家几百里的一个荒凉的车站里。

    我们需要弄明白,这种不幸到底是怎么一步步酿成的?究竟是什么破坏了我们的家庭关系,让本该亲密无间的家人成为恶语相向的仇人呢?通过对本书的共读,我们要找到并制服这个罪魁祸首。

    家庭关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关系,世界上所有的关系,不管是朋友关系,还是师生关系,或者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等等,多多少少都能在家庭关系中找到投影。

    同时,家庭也很容易受到其它社会关系的影响。我们的家既对外私密,又对内开放,因此很容易让我们把处理其它社会关系时积累的情感、氛围,在自己的家中肆意放大。

    如果说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家就是汹涌波涛中的一叶轻舟,既有踏浪前行时的浪漫美好,也有大浪扑面的压力恐慌。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多元复杂、波动剧烈的不确定性时代,无论是职场压力,还是学习压力、交际压力都越来越大,这种弥漫整个社会的焦虑氛围,也势必在家庭单元中掀起波澜,成员之间也会因此产生剧烈冲突。

    这种焦虑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压力不能及时释放,将会让我们的家庭面临灭顶之灾。所以说,当发现家庭中出现不和谐的矛盾时,不要试图掩盖和逃离,而是要勇敢面对、积极自救,在更高层面上达成新的平衡,这是挽救家庭危机、维持我们幸福家庭的唯一出路。

    纳皮尔医生一直强调家庭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家庭经过长年累月的经营会形成独特的结构、步调和规则。而家庭关系的恶化,就意味着家庭结构出了问题,无法适应家庭成员的新变化。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面临两难选择:向前探索新出路,就意味着要对过去的结构进行“革命”,其中难免会有流血和撕裂;留在原地不动,原有的结构将会压制、束缚住一些成员的成长,最后不是在压抑中爆发,就是在压抑中灭亡。

    对此“两难”局面,纳皮尔医生建议,“革命”的趋势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我们可以借助这套家庭治疗的方法论,让“革命”的过程尽可能在可控范围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流血牺牲。而这套方法,就是我们在后面的共读中要重点学习的。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家庭里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准确地找到问题,会让我们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记住的第一个点就是:找到破坏家庭关系的真正问题,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

    本书中的案例对象是布莱利一家人。爸爸大卫是一名律师,妈妈卡洛琳是一位家庭主妇。他们家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克劳迪娅16岁,二儿子丹11岁,小女儿劳拉只有6岁。

    这家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大女儿克劳迪娅身上,她正处于叛逆期,经常和妈妈大吵大闹,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彻夜不归,甚至扬言要自杀。父母带她去看医生,诊断报告说她有精神分裂症。爸爸请了最好的心理科医生为她治疗,但克劳迪娅非常抵触,到后来甚至和医生也吵了起来。爸爸妈妈都快要崩溃了,最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联系上了惠特克医生,惠特克医生邀请自己的学生来当辅助治疗师。

    在第一次见面前,惠特克医生千叮万嘱要一家人一起来诊所治疗。但是,约定的时间到了后,二儿子丹竟然自始至终没有露面,惠特克医生也就没有开始正式治疗。大卫和卡洛琳都万分奇怪,说事情不是明摆着的么?有精神分裂症的是大女儿克劳迪娅,是她搅得全家鸡飞狗跳的。丹一直都是好好的,干嘛非得等他呢?

    惠特克医生意味深长地说,在没有和全家人深入交流之前,谁也不能保证,克劳迪娅就是破坏家庭关系的罪魁祸首。

    第二天一大早,布莱利一家人来到诊所,这次丹也来了。果然,丹爆了很多料。他说一开始妈妈嫌姐姐房间乱,就唠叨姐姐,姐姐很生气,窝在自己的房间不肯下楼。爸爸回家后就去安抚姐姐,然后姐姐情绪好了,才开始下楼吃饭。

    但没过多久,妈妈和姐姐吵架时,爸爸又开始帮妈妈说话,姐姐很生气,就跑出家门了。然后爸爸又开始和妈妈吵,吵得很厉害。这时候,丹就开始折腾小妹妹劳拉,把劳拉弄哭,然后爸爸妈妈就不吵架了,开始安抚劳拉,差不多每次都是这样。

    丹还爆料,他们家还存在着派系斗争。妈妈的盟友是自己,妈妈不满意爸爸长期加班、不顾家里,心情不好时就跟丹抱怨。而爸爸的盟友是姐姐克劳迪娅,丹曾偷听到爸爸和姐姐抱怨,说外婆对妈妈的控制太死了,而妈妈对外婆唯命是从的态度,也让爸爸看不顺眼。

    丹这样一爆料,两位医生就明白了,为什么在争吵中只要爸爸一偏向妈妈,克劳迪娅就会失控,就会离家出走,因为她认为爸爸背叛了和自己之间的盟友关系。如果说克劳迪娅是个火药桶,那么点燃火药桶的引线表面上是在妈妈手里,实际上却在爸爸手里。

    可以说,克劳迪娅的问题不仅仅是她自己的问题,而在于她和爸爸妈妈之间不正常的三角关系。这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你看,如果两位医生不一再坚持让丹出现,就不会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提出的治疗方案也必然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说,如果遇到家庭问题,千万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找到真正的病根。病根解决了,病灶自然就会烟消云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热锅上的家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qn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