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淡影》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发表于1982年的处女作。
1945年8月9日中午,一枚代号“胖子”的原子弹投向了长崎。23万人口的长崎市有14万人因此丧生。影响还远不止于此。当“胖子”的硝烟散尽,战争在长崎人们心头的阴霾却久久挥之不去。《远山淡影》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向人们讲述的正是这样的故事。
绪方先生战前是受人尊敬的美术教师,也是一个国家主义者。战后,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公开质疑,他倍感失落,不甘接受现实,甚至找上门去,辩论一二。
藤原太太在原子弹的爆炸声中失去了孩子,战后靠开面馆为生,她每天都兴致勃勃迎接新的生活。这二者代表的是战后的老一辈。
主人公悦子是年轻的一代。她的丈夫二郎勤奋沉默,二郎的同学松田重夫发表文章,对老师、对战争表示怀疑、表示否定。遵守传统,恪尽本分的悦子战后离开了丈夫,离开了日本,去往美国。作出这样决定的原因是为了女儿景子。结果,在异国长大成人的景子选择了自杀。
景子的遭遇反映的正是战争对儿童的影响。儿童是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战争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充满抗拒、充满不信任。这种不安全感伴随孩子的一生,哪怕妈妈把她带离长崎,梦魇也如影随形。这是妈妈悦子始料不及的。景子死后,悦子始终生活在自责和内疚之中。
石黑一雄用回忆展开这些内容,表面上写了移居到英国的悦子和二女儿五天的生活,实际上通过悦子的回忆,把人们带回了劫后余生的长崎。在石黑看来,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是主观而有选择性的。
在《远山淡影》中,不同的人对回忆的态度各不相同。
藤原太太选择遗忘痛苦,积极面对,拥抱明天;绪方先生选择心有不甘,想挽回些什么;悦子选择逃避;松田重夫选择正视,批判;万里子是个孩子,身不由己,无法选择,最终被回忆、被生活吞噬。……
《远山淡影》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一些内容需要读者的猜测和推理去完成。
背景虽然在长崎,文中却只字未提原子弹,但每个人每件事都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内容是意识流式的回忆,亦真亦幻,迷雾重重;手法上是场景地点的蒙太奇,自由切换。对景物的描写点到为止,绝不炫技。
可是,在这淡淡的回忆和淡淡的叙述中,你会感受到一种痛彻心扉的悲凉——战争的阴影与心魔,始终是饱受磨难、渴望安定与新生的母女无法摆脱的梦魇。
石黑一雄不重外部现实的描述,重于人们内心世界的展示。内心世界又通过回忆展现。人们的回忆总是主观的,打上了自己期望达到境界的烙印,跟现实往往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这种有选择性的回忆常常带有欺骗性。
人们在用回忆审视自己的生活时,过滤的往往是真实的东西,留下的是自己渴望达到、渴望拥有的东西。人们在回忆中是自由的,如何选择,不受任何限制,因此,回忆又是最好的避难所,最好的麻醉剂。这是人类的共性,凡是共性的东西,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是《远山淡影》的魅力之所在,也是石黑一雄的魅力之所在。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