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幕府的存在。
名士也需有人懂,名人也要有人教:每天三分钟,《一起来读世说新语》,写写你眼中名人的高下优劣。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0320/85b0248440ad78d6.jpg)
《世说新语·赏誉》
太傅东海王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或曰:“王、赵、邓三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谓安期,邓伯道。赵穆也。袁宏作《名士传》,直云王参军。或云赵家先犹有此本。
【译文】
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镇守许昌的时候,任用王安期做记室参军,并且非常赏识看重他。东海王告诫自己的儿子司马毗说:“学习书本的效益浅,体验生活所保留的感受深。熟习礼制法度,就不如去好好观看礼节仪式;背诵并体味前人的遗训,就不如亲自接受贤人的教诲。王参军是人们的榜样,你要学习他。”有人以为是这样说的:“王、赵、邓三位参军是人们的榜样,你要学习他们。”所说的三位参军指王安期、邓伯道、赵穆。袁宏写《名士传》的时候,只说到王参军。有人说赵穆家原先还有这个抄本。
西晋末年,怀帝即位,东海王司马越辅政,因怀帝亲理政事,司马越不能专权,便请求镇守许昌。
那个时候,他自己的幕府中就有了很多幕寮。
0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幕府制度。
魏晋时期封建官制紊乱,政治动乱,幕僚职能空前活跃,使幕府制度发展成熟。
参军、记室、军师、主簿等幕称的出现,标志着不同于正官系列的幕僚机制在分工、职能方面趋于细化完善。
汉代,三司开府,到了魏晋,凡有将军或持节都督等诸军事头衔而开府仪同三司者,不计其数,幕僚侵代和超越正官的现象也逐步达到顶峰,甚至幕府成为取代中央的霸府,并转换成新王朝的行政中枢。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0320/1c8c25adfd06ded3.jpg)
02 幕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幕府是各级封建统治者最重要的佐理之一。
幕府的僚属多为主官自辟,或有奏请,或私聘。
幕僚多无固定职掌、不入品秩、不见编制,与一般佐官属吏有别。
但是,幕僚多为幕主的亲信,他们是依附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地位特殊的阶层。
幕僚在封建统治中有特殊作用,幕府机制常有削弱或取代正规官职的重要特征。
每次政权更替,新君主往往把自己的幕僚班子转化为新王朝行政中枢,然后再培养新的幕僚班子削弱或取代新官制。
封建职官制度出现的内外有别、名实不符、职权分离等怪现象,皆与幕府制度有关。
幕府多为地方军政大员所置。
幕府制度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地方势力对中央的抗衡。
幕府制度的兴废,经常是中央和地方势力消长的晴雨表。
幕府制度是对封建官制的重要补充。
封建官制中决策、行政、监察分立又互相牵制的体系,并不能完全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冲突,维持势力均衡。
幕府的特殊机制发挥了特殊功能,达到维护特殊利益之目的。
幕府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8500320/ebf1a2add83ddb09.jpg)
【评价】
《晋书》:
东海纠合同盟,创为义举,匡复之功未立,陵暴之衅已彰,罄彼车徒,固求出镇。既而帝京寡弱,狡寇凭陵,遂令神器劫迁,宗社颠覆,数十万众并垂饵于豺狼,三十六王咸陨身于锋刃。祸难之极,振古未闻。虽及焚如,犹为幸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