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新网师,三次选修小语研课,能上出一堂让语文要素落地生花的精彩好课是我不懈地追求。
臧学华老师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实录及评析
本学期,我带小学三年级语文,我很喜欢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是张秋生老先生的作品,可惜国庆节期间,老先生离世了。2019年我在乡下支教时上过这一课,课前我反复观看了一个年轻男老师的课堂实录,典型的照葫芦画瓢。区教研室高主任来听课,当时高主任(曾经是我的同事)对我这节课评价还可以,当场肯定了我的范读的作用。
本来这学期教研组要求上报三课一研的课题时,我特意挑选了这篇课文。不料开学后全区优质课在我校进行了两周,十月份又因上级要求考课标,导致教研活动没有正常开展。10月底我才匆匆把这一节课结束。我也是反复带着同学们读课文的,用时不少,灌输较多,放手不足。
今天看了臧老师上这篇文章的课堂实录“精微解读,精准定位,精简启思”,赞叹不已,名师就是很有实力,对教材解读,定位非常准,很好落实了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读写结合,设计得非常细致用心。
暖场:
课前谈话,上学路上看风景(亲切随和的聊天,不仅是拉进师生距离,更为后面的小练笔做铺垫)
一 整体感知,以朗读为媒,
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明学生朗读,纠正读音“平展”“熨帖”指出结构助词要读的轻而短。然后变着花样和学生一起读课文,师生合作读,学生接龙读等贯穿始终。
二 斟酌字词,促进思维延展
从“巴掌”指什么?臧老师从展示梧桐树的叶子入手,课件出示几片梧桐树的叶子让学生看,有黄色的、深绿色的、还有半黄半青的,可就是没有课文上说的金色的叶子。
金色是怎样的颜色,如何描述?有学生说是因为有太阳光反射,联系生活明白了金色的梧桐是因为有了阳光的缘故。老师说自己反反复复读了课文,没有看到“阳光”二字,你们读到了哪些句子断定有阳光,而且阳光很好。
学生开始找第2段第,第3段找到了“明朗”这个词,然后让学生说说“明朗”是什么意思?然后给“明”和“朗”分别组词,联系上下文,指导学生竟然发现前前后后有这么多“太阳”,这么多的光,明朗是怎样的感觉,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然后请同学默读课文,指名朗读默读提示:
“默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试着用合适的方法理解他并和同学交流解决不了的在词语旁边,打上问号”。学生解释了“凌乱”“花丛”比较了“熨帖”,最后突出了查字典的方法,看偏旁组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三 关注格式,明抄写句段之法
小贴士:一段话的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个,省略号占两格,遇到标点在一行的结尾写在格子外。评分标准同桌评一评,共80分,没有漏字加10分;没有添字加10分;没有错别字加10分;开头空两格加10分;标点书写正确加10分;没有涂改,书写端正加20分。
四 练笔仿写,寻连贯表达奥秘
仿照第三段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学着用几句话写一写。写后分享,引导学生找一找自己写的和做这些的有什么不同。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第3段,采用了什么方法?把地毯写得很具体,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意识到句子之间有连贯性,修改时要有顺序的写,注意句子间的连贯,还可以加上一些有新鲜感的词语,用于用比喻的方法指导学生修改,发现写作秘密修改好,再次分享所写的东西。表扬同学们写得连贯、生动。
五 是激发兴趣,种下一颗散文的种子
探讨写作规律和语言美妙,
开头是“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结尾也是“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多么富有诗意。春天时可以说是“一夜春风,一夜春雨”,冬天可以说“一夜冬风,一夜冬雪”,夏天的夜晚月明高照可以说,“一夜月明一夜星光”,还可以说“一夜萤火,一夜蛙鸣”,多么诗意浪漫!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崔峦老师高度评价了臧老师的课,指出:这篇课文臧老师瞄准了目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特色鲜明。宁可断其一指,不可伤其九指。一定让他疼了,疼了他就记住了。教学就要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学生的能力素养就是这样提升的。崔老师的这句话给我当头一棒,一课一得,不用贪多。
第2课堂特色突出就是读,多种形式的读,反复的读,读上鳌头。
为突出教学重点,臧老师带领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有联系生活、看偏旁、组词语,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片,查字典等资料。
其中让学生当堂抄写有两次,寓意非常丰富,一举多得:一是练字,练书写,把字写好,二是积累,句段,通过书写的过程熟悉语言,三是强化书写格式,四是为小练笔做准备。
总之,跟我自己的课堂比起来,给我很大的其实就是这堂课比较朴实,务实,紧紧抓住语文素养导向,用好课后习题这个助学系统,无论是现场抄写还是小练笔都是很好的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精华,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