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去教,学生应该如何去学呢?今天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在听完闽南师范大学庄志强老师的讲座《如何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系统化教学》所思所想。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吧!
庄志强老师的讲座是这几周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感受最多的一场讲座。
首先,庄老师提到阅读和写作是一个有机并且密切联系的过程,是一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现在大部分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内,平时就很缺乏“输入”这个过程,忽略或者不重视,局限于课本的学习,导致阅读面窄/而语言恰恰是文化的载体,阅读面不够时,很多时、候其实时间甚至是直接影响了你的二语习得。所以庄老师提到要重视是“输入”,特别是英语原著的输入时,我是十分赞同的。一方面,通过原著去了解一本著作永远要比通过译本去了解一本著作要好得多,原著可以让你通过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去解读该书,而再优秀的译本总是难免会参杂译者个人的主观感觉、观点,难免有所偏驳,故而庄老师也是大力推荐对英语原著的阅读。而作为老师,再给学生推荐阅读材料时,庄老师引用了克拉申的语言习得假说中的“i+1”英语习得原理,既推荐的阅读材料要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这也正印证了奥苏伯尔关于教学方面的“最近发展区”的相关原理。此外,庄老师提到的阅读材料的可理解性、趣味性、广泛性、实用性,阅读过程中注重对语义的理解而非语法等,都是培养起学习者对英语本身兴趣的一些很有效的方法策略。
而在输出方面,要注重“说”和“写”。通过多读多写,以达到语言运用时的流利性和自动性。听力可以以教材为主,课外为辅。教材能够作为教材,其内容和质量都是经过严格筛选,逻辑性以及普适性都是最佳的,故而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教材的运用;课外可以利用一些优质网站或者APP的运用,课外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主。要注意让学生养成每天都听的习惯,重复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最佳途径。因此庄老师还特别提到了要注意关注输出过程的连续不断,及其延续性。通过连续的学习而来弥补语言环境的缺失。
阅读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动词识别、识别句式结构、长短句互改、名词替换等,要有所涉及,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在写作方面,庄老师提倡合作写作,主要是倡导小组合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集思广益。比如,以3或4位同学为一组,通过中等学生执笔、较优秀的学生指导、能力不是较好的学生查单词誊抄等,协作写作已达到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有所收获。在写作批改环节,提倡学生自评、教师辅助这种方式为佳。写作要注重对学生成果的展示,既可以激励学生再接再厉,让学生明白自己努力了就会有所收获,又可以以此让学生有信心喜欢上写作。
无论是作为“输入”的主要方式阅读,还是作为“输出”的主要方式写作,这两个方面的教学过程都要注意奖励机制的运用,给学生一定的展示空间,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注意对学生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多运用形成性评价,奖励的转化升级等。
庄老师讲座内容丰富而实用,让我受益匪浅,而且庄老师划深奥为浅显易懂,让所有的人都能听懂并且参与其中。除了庄老师的讲座内容很优质为,他的讲座形式也是让我很佩服。和所有其他老师不一样,庄老师并没有使用PPT,正如他所说的,任何其他媒介对于教学都只是辅助,只有教师自己具备真才实学,进行了充分准备了,方能随时随地应对任何突发情况。虽然没有用到PPT,庄老师也只是用手机写了大纲来以防自己忘记要讲的下一个阶段。庄老师的整个讲座逻辑清晰,条例分明,让我很是佩服。
其实无论是什么教学,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输出。教师要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方才有价值。课堂上思想的碰撞,更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