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很多家长不能轻易的把孩子再扔到辅导班,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扰,说我们家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学习问题,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我的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学习没有主动性,自律性特别差。我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这一切的问题都来源于孩子没有内驱力,解决不了孩子的内驱力问题,他不可能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从孩子的意愿问题入手,也就是从思维方式入手,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给大家说一个我常用的有趣的工具,叫鼓励。大家都喜欢用正面的语言去鼓励孩子,比如你真棒,你做的真好,这些方式不能真正的鼓励孩子的内驱力,也不能让孩子感受到内在的力量是什么?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正确的鼓励孩子。我们可以运用三个句式:第一个句式“我看到…"用描述式的句子来强调这个过程,比如我看到你昨天晚上做题做到很晚,我看见你昨天放学回家先写了作业。我看见你自己在努力的寻找这道题的答案。第二个句式是谢谢你…,这个句式可以更好的肯定孩子的行为。第三个句式是我相信…这个句式是给孩子赋能的。这三个句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有用,要想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愿意去干什么事情?我们就要正面的去赏识他,肯定他。
正面管教方法的创始人兼尼尔森博士曾经就说过,是什么让家长有这么疯狂的想法?认为让孩子先感到沮丧,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大家说我们中国家长是不是大多都是批评孩子?很习惯说反话,教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打击,害怕他骄傲。其实,无形中这些语言挫伤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抗逆力非常重要。
我们父母应该注意的三个特别重要的步骤
第一个就是孩子自我设计的挑战,一定要从小事情做起,从她爱做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做起,逐渐的来培养他的抗逆力。
第二个就是当孩子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欣赏他的成功。
班杜拉也提出了培养自我效能感(自信心)的四种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点不断地积累成功的体验。
比如父母给孩子记成长日记,孩子之前说话是什么样子?现在说话什么样子,之前能背多少个单词,现在背多少个单词,之前弹钢琴多么糟糕,现在是多么的优秀。之前能背多少首儿歌?现在都有哪些进步?
记得我家儿子小的时候,他特别爱玩拼图,在玩的时候我会给它计时,每拼完一次,用多长时间,他会不断的去挑战,每次拼完的时间缩短他就特别的开心。她也喜欢用魔尺去拼圆球,他会挑战闭着眼拼,而且在拼的时候计时,每次拼成用的时间越短,他就越开心。就是这样,无形当中培养了他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咱说的那种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孩子,那种爱挑战和专注的品质。
在和孩子玩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游戏或者运动的方式去培养孩子感受这种成功的体验,这种累积不断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再者帮助孩子确立目标感。
其实孩子天生有很强的学习欲望,那我们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把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的目标。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事例,就是我家孩子再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就他引导他树立一个目标。我问他,你将来去哪里上中学呀?他说一高初中部条件太差了,斌英中学教学实力不行,库庄一中,她也相不中。我问她,那你要到哪里去上学呀?他说他想考到市里面去上,然后我就问他,你要是去市里上学,以你现在的学习成绩怎么可以去呀?他说那我得学习奥数,我得学习英语。然后就在她的要求下,我给他报了奥数和英语辅导班。然后六年级他就考上了许昌北大附中的宏志班。
我想说的是,在孩子每一个关键期,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目标,然后分解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就是要有健康的身心状态,孩子不但要自信,而且更重要的情绪自控力。那些动不动就生气?爱发火的孩子是无法安心学习的。
在情绪自控这方面我们给大家一个工具,名字叫情绪的积极暂停角。
暂停情绪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叫做情绪识别,就是意识到我现在很生气,很愤怒。第二步叫做情绪的归因:我现在感觉很生气,但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很多家长都用特别容易把自己作为情绪的背锅侠,让孩子感觉特别有压力,特别有负罪感,其实这个特别不好。第三步,有了情绪的归因之后,再跟孩子说情绪的处理:我现在要去,我的情绪暂停脚,让自己感受好起来。最后一部也特别重要,叫安全感的确认。家长要告诉孩子,当我感受好起来之后,我会再回来跟你一起解决问题。千万别再说我,我再也不管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其实这对孩子来讲,他会有一种内在的被遗弃感。情绪的积极暂停,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理智大脑恢复工作,然后跟孩子解决问题,家长这样做,孩子也能学到这一点。
那孩子有了情绪,我们应该怎样开导她?有具体的方法可以用教孩子深深的呼一口气,然后抚摸她的身体,抱抱他,认同他的情绪。然后积极的开导她,还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
有情绪并不可怕,大家也不用自责,也不用担心,但是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要学会处理情绪,你吼孩子一顿,其实无非就是在发泄你的情绪而已。当我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状态,有了良好的情绪之后,我们还有一个点就是特别特别的重要,那么也就是您希望对孩子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她需要有什么样的能力?
那就是自主和自律也就是大家说的自控力。
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时间管理的能力。那么我们有一个工具叫做日常惯例表。
做日常惯例表,不是家长给孩子布置的一个任务,而是要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时间有掌控感
第一就是你发的内心是否真的信任孩子是可以去执行的?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当你去提醒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两个建议,一要提前一点时间去提醒他,二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建议家长要教会孩子换一个角度,用另外一种思维去看待同一件事情。
如果解决了情绪力,自控力,内驱力等问题之后,孩子就能自动地进入一个我要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其实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是需要一些科学的原理的,孩子要想有好的学习能力,他要有好奇心,他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要永远保持提问的能力,因为有提问的能力的孩子才会真正的去思考另外一种学习力,就是深度的阅读力,阅读力就是学习力,也是学习竞争力当中大部分底层的能力。
你们下一节课再来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科学的学习力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所有的孩子天然都是一颗好的种子,家长作为土壤,只要别做很多破坏性工作就好了,最好还能给孩子一点点的助力!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