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影院看了影迷们盼望已久的《姜子牙》(这是本人自疫情之后第一次步入影院哦),自从去年夏季《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并大获成功后,大家就对第二部作品《姜子牙》翘首以待,对该影片抱有极大的期望。然而,自从这部影片面世以来,观众们对它的评价却褒贬不一,那它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
姜子牙:回归凡人,却异于凡人
和前作一样,《姜子牙》依然是讲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故事,故事中的姜子牙在封神大战之后奉天尊之命挥剑亲斩九尾,之后便能够一步登仙、功成名就。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姜子牙看见了九尾体内的一个无辜女孩的元神(即被九尾附身的苏妲己),因而无法下手,以至于错失良机使九尾的元神逃脱……天尊说他看到的无非只是狐妖幻象,姜子牙却始终坚持己见。于是作为惩罚,天尊收回了他的全部法力,让他回到人间,在北海苦寒之地反省修行,陪伴着他的只有师弟申公豹。
这一去就是十年,但是姜子牙始终未能相信天尊关于“幻象”的说法,因而也就无法重回太虚境。虽然他早已不再是封神大战时的英雄人物;虽然他早已被天庭剥夺了全部法力成为了一个普通人,但是他身上仍然有着无法被外界夺去的内在品质——他对公平正义的执着和渴望,以及他对拯救世人的不懈追求。与天尊“岂可因救一人而舍天下”的观念不同,姜子牙坚持“救一人即是救天下”的人文主义思想,在他的眼中,“一人”就等同于“天下苍生”,所谓的“天下苍生”不正是由无数个“一人”组成的吗?正是凭借着这种优秀的本质,才使他在巨大的名誉地位诱惑下,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一切;才使他不惜失去一切、冒犯权威也不肯屈从于权威;才使他即使是法力全失,依然不同于常人……
最后,天尊为了保证自己用来蒙蔽世人的谎言不被揭穿,不仅让姜子牙重回太虚境,而且恢复了他本该得到的一切荣誉。再一次,姜子牙看透了一切,又一次拒绝了巨大的诱惑,愤然砸断了链接人间和太虚境的天梯,怒喝道:“愿天下再无不公、再无愚弄!”在高潮中影片走向了结尾。
苏妲己:在错误的信念引领下,一步步走向险境
苏妲己无疑是一个可怜的政治牺牲品,她在政治冲突中被宠爱她的“阿父”忍痛进献给了纣王,由此彻底失去了家庭的温暖,这也就成了她今生难以释然的痛。此外,由于被狐妖附体,无辜的她背负了无尽的骂名和谴责,并险些被牵连丧命。
她受到了错误信念的引导,一心要到“开满黑花的地方”寻找自己的“阿父”,这不仅让她自己陷入险境、徒劳无功,同时也让她的伙伴们处在了危险之中——这正如社会上很多有着偏执狂的人们一样,顽固地在早已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渐行渐远,最终给社会、给他人、也给他们自己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九尾:高层阴谋中的一颗棋子
作为传统封神演义中的“万恶之源”,九尾狐妖在剧中的到了一定的洗白,也从一个所有罪恶的根源、一切阴谋的策划者,“沦落”为上层人物全盘谋略中的一颗棋子和一件工具。它因拥有强烈的个人野心和欲望而被天尊利用,被派去假扮妲己、取悦于纣王,最终葬送了商朝的江山。
天尊秘密许诺:在帮助其统一三界之后,也将会使它封神,整个狐族就可以借此机会脱离妖界、一步登天。可是,在天尊的棋局中它也不过是一颗能够利用的棋子而已,计划实现后,它非但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因为知道了太多的秘密而被天尊当作替罪羊和首犯处决,狐族也被灭族。九尾可以说就是人世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典型,可见,如果一个人被自己的欲望蒙蔽而丧失了理智,很容易会得不偿失。
申公豹:从仰慕英雄到成为英雄
与前作中的反派形象不同,在该电影中,申公豹转变成了一个身份低微、重情重义又有些憨头憨脑的“暖男”。他见证了姜子牙登上天梯、亲斩九尾却最终被罚下界的全过程,由于身份的低下,他只能是远远带着无限羡慕地仰望着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姜子牙去北海修行的十年中,他始终不离不弃地守护在姜子牙的身边,虽然偶尔也会抱怨,但这抱怨中更多的还是对其执着于“幻象”因而久久不能重回天界的痛心和失望。
得知姜子牙的坚持是正确的之后,他不惜冒着同样失去法力、违反天规的风险送姜子牙回到太虚境面见天尊,并在最后舍身拖住九尾,也同样成为了他心中仰慕的“英雄”。
无论你是否喜欢这部电影,但是你都不能否认影片中极强的人生、社会哲学的寓意,以及它强烈地警醒作用,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