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的董宇辉在谈到自己直播之前不会那么多准备的时间,上来就是一篇小作文。有的时候讲的很精彩,很好,很打动人;有时会也会讲的很乱,很糟糕。但都没有关系,他说,我们先可以先跑起来,再调整气息;先起飞,再调整姿势。
所谓的准备,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准备了3年,参加高考失利,准备30年还是一样考不上。
中国历史上的大圣人王阳明就说“知行合一”。所谓”知行合一”,就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阳明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既弄得明白,又能做的好。当然,他不是想明白才去做的,而是边做边想、边想边做,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董宇辉所讲的也正是这几天我所思考的。机会都是一闪即过,人们很难认清他的真正面目。在西方世界里,曾经对机会有一个比喻——说机会的模样好像个皮球儿,长得很模糊,头上还有不少头发。因为长得不起眼,看不清真正的面目,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略错过。像个皮球的形状,滑不留手,也很难抓住。好歹他有一些头发,如果看上了,伸手就去抓,抓住绝不松手;否则就会稍纵即逝。
认知是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之上。没有行动做支撑,在正确的认知也是一句空谈;而真正清醒明智的认知,是在行动中摔打出来的。
我曾经在《辽宁青年》上看到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兄弟两个人,哥哥是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一直想实现自己的作家梦,读了很多的书,做了很多的理论研究,收集整理了很多素材。但迟迟不能动笔,他总觉得自己准备还不够充分。而弟弟是个理科生,也喜欢写作,写出文字来就开始投稿。偶有只言片语发表,更激发了他写作的兴致。此后越写越顺手,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
库克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你永远都不会准备好的。那些喜欢中精神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充分的准备,永远觉得自己还缺少什么;所以就永远不会有开始,永远不会开始行动,永远也得不到结果。
想出来的都是困难,做才能解决问题。
每天写出来的东西絮絮叨叨,凑齐了是字数,却总是质量不高。那又有什么了不起?至少我每天坚持去写了。随着数量的堆积,才可能有质的转变。
网友评论